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创业
优秀大学生村官肖志龙
时间:2009-11-02 11:46:2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赵慧

10月20日7时许,肖志龙很早就扛着锄头去地里看水稻的生长情况。丰收在望的稻田里折射出他灿烂的笑容。如今,他熟悉了地里的一切农活:插秧、施肥、除草、杀虫、收割等。

2008年8月,肖志龙和首批17名大学生村官,带着组织的重托,告别繁华的城市,来到了耒阳市,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工作。从农村到城市,从山里娃到都市白领,肖志龙曾是同龄人羡慕的对象。如今,他离开繁华的都市,又回到偏僻的小山村,做起了和农民打交道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从此,他与广大农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一腔热血演绎了一名大学生扎根农村的无私情怀。

到农村去的梦想

读大学时,肖志龙学习优异,一直任班干部、院报记者站站长,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06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还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在校时,他思维活跃,依靠攒写文章、举办活动为学校和企业做宣传,并赚取每月的生活费和学费。大学四年来,他没有到家里拿过一分钱的生活费。

大学毕业后,不少单位想录用他,湖南最大的早教集团——长沙万婴早教中心请他做总经理助理,长沙电力公司请他做编辑,他最后选择了在《电脑报》做记者,并很快做到了主任记者,月薪4000多。一切对于肖志龙来说可谓一帆风顺。然而,肖志龙始终有个梦想,那就是到国家最需要的农村去建功立业,为解决“三农问题”尽一份绵薄之力。他的朋友和网友都知道,连他的QQ网名都叫做“三农问题”。

2008年3月,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看到新闻联播播出这个消息后,肖志龙兴奋的彻夜难眠。盼了一个多月,湖南正式实施这一选聘工作,他毅然报了名。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他,顺利地被选聘为湖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从此,他踏上了艰辛的村官之路。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我国的农村都这么落后?如何能使农村都富裕起来?如果每个村庄都建设好了,那么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的任务就实现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就搞上去了。这次,我要到农村去,一是锻炼自己;二是按自己的想法到村里办点实事,探索‘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扎扎实实的行动

刚到村里时,肖志龙看到的是期待,是盼望。湖德村能否实现富民强村?焕发巨大的集体力量建设新农村?村民能否增收实现全面小康?摆在肖志龙面前的是一个个崭新的课题。希望与重托,让肖志龙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他把做村官的誓言,化成了具体行动,把一片丹心,留在湖德村的改革与发展的事业中。

到任后,正值8月份,这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肖志龙没有因为毒辣的太阳而退缩,依然奔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皮肤被烈日晒的黝黑黝黑,汗水湿透了衣服,鼻子架着的眼镜。下村低产田,上山查看林场树木生长情况;走访农户,拜访党员干部,看望五保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统计过村里种植户、养殖业、做生意的户数和种类,深入调查研究……他迅速地进入了角色。

工作之余,肖志龙与农民一起参加劳动生产。种蔬菜,收割晚稻,采捡板栗,摘茶子,改造被冰雪压倒的树林,修水泥路……那时,他经常是汗如雨淋。有人说他傻,好好的工作同志不做,要和农民做苦力。他笑着说:“我那是什么同志呢,我就是个农民呀。这样村民才能接受我,我们党才好为全村办事情。”正是这一平凡的实际举动,让他与群众关系融洽了、心灵沟通了。农民被他的服务理念感动。

在村里,肖志龙虚心向村两委班子成员请教,摸实村里具体情况,拜访村里老支部书记李金生等人,认真请他们指点工作方法和办事方式,礼貌的与村里的群众攀谈。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他还积极帮助村民学习电脑知识,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使用电脑和远程教育软件,与党员一起收看有关党的教育和相关知识的节目,使党员各方面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互帮互助,团结了班子成员,加深了与村民的感情。

富民强村的实践

如今的农村工作做起来不难,做好,就难。耒阳市马水乡湖德村在湖南省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位置。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要更上一层楼,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尽管有关领导对村里在政策上鼓励、资金上扶持。但由于市场观念、思维模式等因素,工业几乎为零,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几乎瘫痪,村公益事业落后,村里经济发展要取得突破举步维艰。

为了统一思路,鼓足村民发展经济的信心,在他的提议下,班子成员围绕抓经营生产这个关键和中心开展工作,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确立了“打造烤烟品牌,振兴湖德经济”的富民强村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壮大集体经济,率先在耒阳市实现全面小康,将湖德村建设成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的发展目标。

让村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关键和重中之重。根据湖德村的实际,肖志龙积极为村里出谋划策:采取村民入股参股的方式,建茶叶厂、大米厂、食品厂和工艺品生产厂等农产品加工厂;发展烤烟上规模生产;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山地、马路两侧和小河两侧全部栽上油茶树、松树、果树;利用湖德迂的优势种植蔬菜发展商贸。农民增收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为了帮助群众掌握政策和技术,肖志龙除了到农户家中面对面宣传,分发资料外,他还在村民经常路过的湖德迂街路旁,建起了自己装修改造的“宣传栏”,贴上最新党和政府关于农业的政策,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乡镇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村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是农村发展的政治保障,对“三农”问题颇有研究的肖志龙深谙其道。到任之初,他从抓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着手,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着力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党员班子队伍,规范工作机制,举办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放活集体经济。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围绕维护和发展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关心的事开展工作,是湖德村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然选择。为了使村里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肖志龙围绕市场跑。在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下功夫。在油茶丰收在望之际,他还想今年冬发展规模油茶树栽培,跑到金拓天油茶有限公司,寻求合作。每次出差,他都坐了一天的班车,住宾馆总是选择40元以下的低廉房间,来往出差费全部自己报销。他把自己的一颗心献给了第二故乡。在湖德村烤烟收购期间,肖志龙抓住这个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时期,每天值班,与烟草收购站和农户协调,切实维护烟农利益,做好“产后”服务,确保农民能卖个好价钱。湖德村五组的老李今年种了3.8亩烤烟,卖了1.5万。提起烤烟,他就掩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年烤烟卖了个好价钱,得益于村干部尤其是小肖的帮助。”

任职以来,肖志龙始终牢记组织的重托,牢记湖德村民的期待,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深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全体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有全体村民的团结拼搏,湖德村实现富民强村,率先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湖德村的明天会更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