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个号召,大批的大学生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也是奖励,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很多大学生为了各种理由来到了农村,其中不乏是为了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不可否认国家提供的政策是很诱人,唯独少考虑了一点,大学生的终身大事。如果正常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是22周岁或23周岁,三年后就是25、26周岁,在我国这个岁数是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现在,这些大学生为了各种理由来到农村,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终身大事如何解决?他们的青春谁来买单?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学校里已经交了朋友,那他们的幸福谁能保证,大学生村助理每个月在村里最少也要二十三四天,甚至有的连周六、日也没有,他们的幸福如何维持?还有一部分更惨的,他们在校时没有交朋友,现在整天泡在村里,想找个同龄人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找个托付终身的人了,这些人的终身大事就更没法保障了。我说的还是正常毕业的学生(上学中没有发生过意外,正常三年高中 四年大学毕业的),还有一些在求学过程中有过这样那样的事耽误了毕业,在毕业时本已比同届毕业生大了几岁,再一种就是研究生,这类人的终身大事面临着比正常毕业生更加严峻的处境,这类人在参加农村建设是已经25、26了,甚至有的研究生已经27、28了,当期限满后,他们在为工作发愁时,也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发愁了吧!
三年后,当年龄越来越大时,他们是否会后悔今天这个选择呢?国家在号召大学生支援农村时,是不是应该全方位考虑一下这些大学生的未来呢?总不能在缓解就业压力时,多出许多大龄男、女青年吧,我想这也不是国家希望的,也违背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