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且听大学生村官的心声--奉献老区 青春无悔
时间:2009-10-28 14:36:0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我叫邓福均,现年26岁,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20078月被唐山市选聘到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家峪村任村主任助理。任职前,我在唐山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任业务部经理,工作条件很不错,所以当我决定放弃优厚待遇去当“村官”时,朋友、亲人们大感不解,纷纷劝我要“三思而后行”,但我始终抱着一个信念: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知识、才能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到老区去燃烧青春,将是一次难得的锻炼,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带着亲人、朋友的质疑和惋惜,我毅然走上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
说实话,在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一点农村事务,对从哪方面入手开展农村工作没有一点头绪,面对新环境说不犯怵那绝对是心虚之言,但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入村后,我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学生”,向群众学,向党员学,向村干部学,四方问计,八方取经,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为尽快掌握村风民情,我将家安在了村委会。驻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休过一天假,逐家逐户的走访了97名党员、32名村代表和素有威望的村民骨干100多人,对村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工作之中,我留心观察老干部和村干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认真揣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遇到的棘手问题总是积极征求老干部的意见,虚心求教,力求把每一个环节都办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仅和党员群众打成了一片,而且也适应了环境,更适应了工作岗位。
我的职务是村主任助理,就是要帮助村班子协调各项事务。2008年,在老促会的支持下,村内开始筹备安装数字电视系统。最初经过几次动员,群众中响应者却寥寥无几,我自告奋勇,将推广工作担了起来。为了做好工作,那段时间,我用了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广播、板报、发放宣传单……。当时村内喇叭覆盖范围有限,我就坚持早上4点半起床,跑到果园、地头向群众做宣传,晚上再带着资料走西家串东家的做动员,一天下来,灰头土脸,筋疲力尽,嗓子累的都说不出话来。即便这样,仍有人不理解,认为我是“拿了好处才卖力”、“为了成绩不顾给大家增加负担”。我心里委屈的要命,真想撂挑子不干了,但一想到这是考验我的一个机会,我咬紧牙关硬是挺了过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字电视最终在村内安装了560户,超过了原定400户的目标。工作的成功,仿佛给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让我工作劲头更足了。村内筹备打井办电,我一方面为村支部书记备材料,写申请,做好文书工作;一方面亲自到现场,协助指挥,帮着架线、垫道、运送器材。为保证供电正常,我还参加护电队,每天步行10余里对变压器组进行查巡,风雨无阻。村内开展“村容村貌治理”,我和“两委”干部一道苦口婆心给群众讲道理,做工作。争着抢着到第一线,亲自动手,投身到清理卫生、拆除违章建筑工作之中。“脏、苦、累”抛在了脑后,那时只有一个想法:要对的起“村官”这顶帽子,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当然,在尽职尽责完成好日常工作之余,我也没有忘记发挥自身优势,给群众们提供服务。我是法学毕业生,“普法”任务当仁不让。一年里,我宣传的《劳动合同法》和《农民工维权知识》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直到今天还不时有人向我索要资料,询问问题;我为村内拟订的“工程承揽合同”、“土地转包合同”、“果木承包合同”成为村内工作的范本。此外,我还积极参与村民纠纷调节,在我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张俊青、张俊平两户宅基纠纷,李占山、王宝义道路纠纷等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2007年底,村子还拿到“先进党支部”与“诚信平安村居”的美誉。农村工作中,村务公开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因内容琐碎,常得不到村内应有的重视。对此,我针对各种公开事项制作了便于操作的格式表格,月底发放到相关责任人手中采集资料,有效地将半年一次的公开周期缩短为一个月,对村民关心的计生、财务等重大事项更是做到了随定随公开,保证了信息时效性,使群众们对村内工作能够及时掌握,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知识、新思想推广上,我也勇做先锋,定期在“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上搜寻实用知识,做成板报供大家参阅,借助网络平台为村内排忧解难。2008年春季,村内母猪存栏直线下降,由1100多头落到了不足800头,两委班子急着想补救措施,这时我从“农业信息网”上得到灵感,向村书记建议:猪少了,是危机也是机遇,一方面村内应借此机会将养猪发展重心向规模化倾斜,加大培养、扶植大户力度,增强鲁家峪村养猪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将“养猪散户”向“劳务输出”方向引导,通过培训、组织、管理打造一支过硬的“劳务大军”。两委通过论证,重新确定了在“庭院式规模养猪”的基础上,向小区化、规模化养殖发展的战略,并促成了一座可存栏200头的新猪场落成,同时有30多人直接得到了一份收入较稳定的工作。
转眼,我到村工作已经一年有余,我虽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演绎感人肺腑的事迹,但在一些小事中,鲁家峪乡亲们的支持,领导们的关心与爱护,村两委团结奋斗干工作的劲头,使我扎根老区、服务老区的信念更加坚定。
奉献老区,青春无悔,这就是我的誓言。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