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大学生村官对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时间:2009-10-28 14:36:4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下面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关于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当前重庆地区农民工返乡也不完全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究竟有多大影响?还有待过段时间再做一些调查。

我是今年才考到綦江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现在郭扶镇古松村任村主任助理。为了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村农民工返乡情况,于2008年12月21日起,我用了三天时间,对本村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郭扶镇古松村有九个社,624户,2259人,外出务工人员有921人,占总人口的41%。耕地面积2298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02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等,其中水稻面积达到1603亩,占耕地面积的70%。有全长3.34公里的村级通达公路一条,其中硬化3.34公里,社级公路8条全长约14公里。有小水库两座,总蓄水量大约4.5万立方米。有初具规模的养殖户两户,分别从事种猪养殖和肉牛养殖。这些年,本村外出务工农民挣了不少钱,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占到村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大部分,现在村里的农房都修得比较好了。
二、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12月29日,古松村返乡农民工有21人,仅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2%,返乡时间都集中在12月份。这部分人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普遍为小学到初中文化水平,外出务工少则3年,多则20年。他们的务工地点普遍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从事的行业多为建筑行业,且都是做技术含量较低、耗费体力较大的工作,月收入在1500元-2000元之间。由于大部分建筑行业都是建筑公司将相关业务转包给包工头,然后再由该包工头找人手完成相关工作,所以工资都是建筑公司发放到包工头手里,再通过包工头发到农民工手里,因此,这里就存在工资支付的风险。这次从建筑行业回来的农民工大部分都未领齐工资。这部分人很多并未进入工厂,并不是因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工厂倒闭而返乡,他们大多都是因为现在无事情可做,或者回家过年才返乡的。调查中还发现这部分人由于学历低,基本无一技之长,所以都是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培训意愿也不是很强烈,待春节过后,这些人基本上都有外出务工的打算。
三、结论
到目前为止,金融危机对我村劳务经济影响还不明显,我将继续保持关注。按计划,我村返乡农民工调查将分三次进行,除了这次以外,春节期间会调查一次,元宵之后还将调查一次。
四、一些建议
调查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其它一些问题,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建议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工都存在学历低、无技能,虽然目前相关部门组织了相应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但绝大多数都未认真组织实施,拉一条横幅搞几天培训现象普遍,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有些技能培训还脱离用工实际,存在盲目性。许多农民工并未真正掌握或者根本没学到相应技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建议政府应改变培训模式,结合农民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培训,最好与用工单位联合培训。
其次,由于农村大量中青年外出务工,农村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年老者和在读学生,造成土地摞荒越来越多,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也应引起重视。
再次,建议加强对自主创业农民工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政府应在简化审批程序、信贷支持、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倾斜。本村仅有的两个养殖户都有外出务工的经历,并且都在沿海一些大型的养殖场工作过,所以有技术、有经验,思想也比较开放,自主创业的意愿比较强烈。
最后,建议国家对“三农”资金的投入应有重点和针对性。拿种粮直补来说,固然使农民享受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但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如果把这些钱重点投在产业发展、培育一个产业链上,或许这样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应当加大对养殖专业户的资金投入,重点帮扶提高一批养殖专业户,通过他们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加强科技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现代农业需要科技的支撑,国家应动员科研院所、高校加强与农业生产实际对接,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支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多到现场指导农民,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的智力支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