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现结合工作经历,浅谈一下我们的心得体会:
一、重在定位,要实现从“同学”到“同志”的跨越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已让我们早已习惯了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强化知识的过程。而深入到农村,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则意味着要传播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资源优势,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和奋斗;在学生时代,我们一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学业为重点。但是作为“大学生村干部”,我们首先就要和村委班子以及村民处理好关系,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并能迅速融入农村这个大集体,真正做到“当村民,说村话,办村事”,这样才会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才会有发展的根基。
二、贵在坚持,要实现从“热情”到“热爱”的跨越
年轻是富有****的时期,作为一名年轻的村干部,面对一个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我们充满了****和热情,并怀着满腔地豪情壮志想一展身手,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农村工作是纷繁复杂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实现的。当度过一段****燃烧的岁月后,我们必须要做好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思想准备,把对农村工作的****和热情,转化为对农村工作的热爱,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勇敢担当起新农村建设中的弄潮儿。
三、注重过程,要实现从“高处”到“细处”的跨越
多年来,大学生一直享受有“天之骄子”的美称,一直站在不胜寒的“高处”,而村官从事的农村工作,往往只是一些“零琐小事”,也许会让我们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实际却不然,农村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躬身实践,放眼“细处”,每次都能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村组,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并从小事做起,想法设法完成农民的诉求,必将会有所作为。同时,我们要做到“三勤”,即勤观察、勤动手、勤动脑。观察那些老村干部如何处理村务,观察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而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多做事,少说话,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村干部编写材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等,都要认真对待,漂亮地完成。农村工作是千头万绪的,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肩负着组织的期望,农民的期盼,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挖掘出本村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切实找出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乘势而上,带领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着眼长远,要实现从“思路”到“出路”的跨越
进一步加快本村经济发展,是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的首要责任和光荣使命。如何担当起我们的责任,去完成好我们的使命,这是我们在农村工作中必须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用知识去指导农村发展,用创新去引导农民致富。牢牢把握好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运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认真研究农村发展的新情况,着力解决农村发展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发展的新办法,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扎实工作,充分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挖掘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将自己的工作“思路”真正变成带领农民致富的“出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发展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险曲折,我们将满怀着一腔热情,坚定自己的信仰,用激昂地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将自己辛勤、智慧的汗水洒在为新农村建设的路上,来回报组织的期望和农民的期盼。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