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方针,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大学生村官身在农村第一线,是党维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组织者、执行者。因此,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农村能否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现就结合我们榆川村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当好农村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领头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站在农村的发展角度,首先要把发展好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农村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基层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头雁,必须学好科学发展观,用好科学发展观,坚定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基层的全部工作。要加强理论武装,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解放思想,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加强能力锻炼,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站在农村的角度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生存,谋发展”。我们的村民从干旱、贫瘠的山区迁居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秦王川,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经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创业,前后共用了7年多的时间,终于形成了优质蔬菜产业基地,并硬化了村庄道路,改造了公益设施,整治了村容村貌,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2007年,全村蔬菜总产量达到84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28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4元;较迁居之初的1200元增加1914 元,超出秦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03元的35.6%,全村63%的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我村已成为秦川镇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心骨。必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极大增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领好班子,带好队伍,建好制度,树好风气,努力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三争一促”的要求和村级党建“六个一”的标准,我村中青年党员先富不忘后富,按照镇党委要求,在党支部动员带动下,率先在全镇开展“1+X”科技先锋工程,全村共成立帮带小组8个,对本村和周边4个村的40多户温室种植户,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方面进行帮带,得到群众的赞誉。
当好农村基层政策的落实者。我们大学生入村工作,必须读懂三农,搞懂三农,真正地深入民间,服务群众。俗话说:农民的表情是政策的晴雨表。政策的制定,发展思路的决策,都需问计于民,尊重农民,农民才是发展的关键点。充分认识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政府只能在市场信息方面进行引导,资金技术方面进行帮扶,至于种什么、如何种,农民要自己做主。我们要从全村实际着手,学习借鉴先进村庄的创新手段和核心理念,开拓思路,力求创新,最关键的是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很好的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要靠我们去宣传,靠我们带头去实践。首先,要做到认真学透把准党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宣传到群众中去;其次,要带头自觉执行政策,如带头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好农村土地改革、监督政策法规的落实、积极向村“两委”建言献策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农村一线的活动中,我们包村干部怀揣“民情笔记本”下村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种植,排查摸底各种潜在隐患矛盾,对一切民意了然于胸,构建了和谐的干群关系。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