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道勇,男,1985年7月生人,共青团员,本科学历,2007年7月毕业于聊城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8年8月6日至今在兖州市大安镇牟屯村任村主任助理。
2008年8月6日,我怀着既好奇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牟屯村委会上班,好奇是因为我将正式踏上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忐忑的是我对做好这样一个新的工作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当天,我在村子里转了转,牟屯村干净整洁的街道、规划整齐的商品房、鳞次栉比的小康楼、茂盛浓密的绿化果木以及有条不紊的生活节奏,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走在街上,我明显感受到一股和谐之风扑面而来,边走边想,来到这么一个好村,当竭尽个人所能干好本职工作,方不辜负组织之重托。走着走着,眼前的一幕使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一位半身不遂的大娘(后来得知这位大娘名叫刘延凤)在用铁锨锄土,她的动作迟缓,表情也显焦虑,一锨一锨锄的是那样吃力,此情此景,使我徒生悲凉之情,于是主动上前问大娘接过铁锨,帮她锄起了土,我年轻力壮,干起活来倍感轻松,大娘稍松一口气,不禁开怀一笑,我边干活边跟大娘聊天,娘俩你一言我一语聊的甚是投缘,大娘直夸我真不孬,我也在言谈中得知大娘的家境:儿子在外做工,老伴身体状况也不大好,之前是村农机手,在一次农机作业中因意外事故导致颈部严重受伤,最经不起的就是惊吓,在街上走道遇到狗叫或听到大声呼喊,均易摔倒在地,他的神经受损严重,所以才这样的不担理事儿。帮大娘干完活后,我向大娘表达了心声:“大娘,以后有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乐意给您帮忙。”大娘含笑目送我离去,我的心情开心而又沉重,大娘那蹒跚的步履在我的心灵深处烙下一印,这烙印挥之不去,长久的存留我心,时刻激励着我要多伸援助之手,尽个人所能,助群众一臂之力,解群众难解之忧。
牟屯村一队有家困难户,共两口人,户主宋秀坤现年83岁,儿子因病已故多年,家里只有儿媳一个劳动力,生活的重担就这样无情的压在了一个瘦弱的妇女身上,这位大婶名叫武来英,为了赚些收入营生,她在坡里种了不少韭菜,家里还喂了十几只鸡,每天早上她都起的挺早,喂完鸡后就下坡割韭菜,然后赶赴城里去卖韭菜,由于时间紧张,所以经常不怎么正经吃早饭就走了,留下老公公一个人在家,老人家本身就年事已高,体质羸弱,弱不禁风,身体不怎么听使唤,,走路十分费劲,拄着拐杖都颤颤巍巍的,生活近乎不能自理,再加上天天闷在家里,吃饭又不及时,望着风烛残年的老人家,我想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会陡生怜悯之心。其中一队****宋秀春同志对这个家庭就非常关心,时常帮助老人家解决一些生活方面的困难,另外宋****每天还要忙着接送孙子上学,而况他本人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岁月不饶人,精力有些不济,所以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自2008年10月7日开始,我便主动揽下照顾宋秀坤老人的重任,每天一早到村后就去宋秀坤老人家去看看老人的境况,并顺便帮老人去山拖商业街买些早点,老人最爱吃馄饨了,我便每天让他开开心心的吃上热气腾腾的馄饨。去的次数多了,老人和我逐渐产生了感情,每每见我到临,都热情的称呼我为大队干部,虽明显力有不怠仍执意要亲自动手给我递马扎,本来见到他老人家活动起来那般吃力,我就心中一阵酸楚,怎奈老人还这般注重礼数,真真让身为晚辈的我愧不敢当,于是我说:“爷爷,您老人家不用这么客气,我自己搬凳子就行。”可老人却说:“那可不行,你是我的客人,对你招待不周我有过错呀!你帮我买这么多次饭,我得怎么谢谢你哪!真是好人,好人啊!”说着说着,老人家老泪纵横,倏然间老人竟站立起来屈身朝我鞠躬,听到老人的这番话语,看到老人的这般身形,我百感交集,心里很不是滋味。心中便暗下决心,只要我在牟屯村一天,就要将老人照顾到底,谁知老天偏偏不遂人愿,老人竟未平安度过今年的正月十五,便在一片欢快的节庆中溘然长逝了,外界的欢快和老人内心的凄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孤独寂寞的老人竟这样匆匆的离开了我们。看到老人家丧礼上那凄凉的场面,我那颗本就疼痛的心不觉间愈加疼痛了,此时此刻我又一次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楚,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感伤良久,直到现在,每当我从老人家门口走过时,都不免发出物是人非的慨叹。可是终究于事无补,老人已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就让我再对老人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心意吧,衷心的祝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我村有位五保户,名叫韩长荣,无儿无女,2006年进大安镇敬老院生活至今,老人今年74岁了,身体一直很棒的他近段时间突感不适,于是便入院治疗,老人住院期间,我村党支部书记孟宪全同志曾携我村村“两委”干部到医院看望,入院治疗数日后老人的身体境况渐有好转,现已返回大安镇敬老院老年公寓继续疗养。我与韩长荣老人有过多次交谈,韩大爷生病前身体可硬实了,经常骑着一个脚踏三轮车来回的往返于村子与敬老院之间,岁数这么大了还是闲不住,还时不时的干些体力活,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地耕耘者,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着,韩大爷则不停的劳作着,好像严寒和酷暑都跟他绝缘似的,他不觉苦、不觉累,在劳作中感到充实,在收获时感到欣慰 。有时赶上我在村中心街道锄草或是敛除垃圾的时候,韩大爷正巧骑着脚踏三轮经过,这时他会笑逐颜开的吆喝开:“加把劲儿,爷们儿,好好干!”此时我会不失时机的回应韩大爷一句:“好地,大爷,向您学习!呵呵……”老人家便心满意足的含笑离去了,我的心情也颇觉惬意,我感到了被认可、被鼓励的开心。得知韩大爷出院的消息,我很高兴,真的希望韩大爷马上就能恢复健康的体魄,然后再骑上他那久违的脚踏三轮车,我们再遇到一块儿,我再听听大爷给我讲生产队时期人们那热火朝天的劳动热情,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真的好期待着这一场景能够再现,可是生病的韩大爷恢复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听说他老人家还躺在敬老院的病床上,2009年8月2日,这天刚好是星期天,村里也没有什么事,我一早从山拖商业街买好了一箱伊利的纯牛奶和一方便兜的香蕉,叫着我村一队****宋秀春大爷一起,来到了大安镇敬老院看望韩大爷,走进病房后,韩大爷正挂着吊瓶,照顾他的是他的侄子,见我们到了,韩大爷连忙起身,忙说:“你看,你看,叫你们破费了。”我说:“哪有啊,大爷,没事儿没事儿,您老人家身子要紧,赶紧躺下吧。”韩大爷还是像先前一样健谈,还时不时的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谈起话来一点儿没有隔阂,整个气氛就像跟在自己家里一样。韩大爷嘱咐我要好好干,要虚心跟村里的老干部学习,还交代我要继续发扬吃苦精神,多干点儿体力活很有好处,千万不要闲下来,一辈子劳动下去才能不忘本呀。韩大爷的话句句在理,我牢牢的铭记在心,绝不辜负老人的期望。
或许是家庭教育使然,我从小对年长者就有发自内心的尊敬,生活中、工作中,也以和年长者交流为一大快事,因为我深知:年长者或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或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或有无边的智慧,或有无穷的真知灼见……,甚而几者兼而有之,总之,与年长者交流,受益匪浅,如沐春风;与年长者侃侃而谈,可获启迪、可受教益,可臻人生绝妙享受之境。年长的友人,弥足珍贵,不可多得, 年长的友人,是良师,是益友,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引导者。未参加工作之前,从孩提时起,我就经常跑到新驿镇敬老院去,我家是新驿镇店子街的,新驿镇敬老院就坐落在店子街,所以去敬老院很是方便,且我常步行前往,走到院内,见到爷爷奶奶、大爷大娘我就主动和他们拉呱,他们呢也很喜见小孩子,还时不时的打听我家是哪的,父母干什么,我便欣然作答,他们有时还真能将我和我的父母亲对号入座,甚至不但能够说出家中二老的体貌特征,还能道出他们的名姓,其实这也正常,因为我的父母下田劳作的地方距敬老院只有几步之遥,他们和我父母也曾说话聊天,谈到此处,更觉情谊又进一步,于是老人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当然,这都是儿时的往事了。现在情况略有不同,今天的我已身高马大,而敬老院的老人们也来也有之、去也有之的,有新来的,也有病故的,真是世事多变,人孰能料啊,不过看到老人们的生活较之从前有了较大改观,让人颇觉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