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背景下,以及相当长期内土地还将承载社会保障功能这一基本国情条件下,不能依靠土地买卖式兼并,只能通过创新机制,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才能实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宋岗村位于安徽省长丰县造甲乡西北部,村有耕地1.5万亩,人口约2700人。近年来,该村两委紧密团结,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干部发展生产,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进一步加快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应全村群众的一致要求,08年实施了合肥市首批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宋岗村以土地及宅基地整理为抓手,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手段,通过“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等形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想方设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新农村建设,经过土地及宅基地复垦整理后,耕地由小田变大田、整体变“井田”,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完善,灌溉、排涝功能齐全,田间道路畅通,适宜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520亩,新增耕地率12.9%,其中,农田整理新增耕地855亩,宅基地整理新增耕地1665亩,新增部分的耕地,将为市、县节约出大量建设用地,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土地及宅基地复垦整理后的15000亩耕地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给农业龙头企业,公司经过耕作,现已安种黑皮冬瓜、青刀豆、毛豆、南瓜、甜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该企业在宋岗村的生产基地成为合肥市最大的菜篮子工程。一期农作物黑皮冬瓜和青刀豆在合肥、蚌埠、无锡等市的农贸市场广受好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另外该公司还将投资2000万元,建一厂五车间,生产五大品种,发展长丰优势草莓种植和特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加工基地,进行现代化、集约化、节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此外,基地还将建立果酱生产加工厂、保鲜冷冻加工厂等配套设施,挖掘农产品深加工,部分产品还可直接出口。
宋岗村通过土地流转,群众有几大块收入:一是拿租金。土地承包费2009年按亩产杂交稻600市斤市场平均价格折算为租金,2010年按亩产杂交稻630市斤市场平均价格折算,2011年及以后7年均按亩产杂交稻660市斤市场平均价格折算,如果水稻一季亩产平均超过650公斤以上,乙方按亩产增量的55﹪支付给农户。二是在企业打工挣工资。企业用工之时优先使用我村的劳动力,并保证有200余名劳力可以常年打工,主要负责片区的管理。长工月工资由基本工资、提成奖励组成,加起来不低于1500元。三是取得年底分红。利用宅基地整理出的1665亩新增耕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点和农家乐旅游项目获取分红。四是建立社会保障。通过中心道路两旁规划建设的商业门面房出租收入逐步建立全村范围的社会保障,争取达到城镇水平。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860元,通过整村推进,宋岗村预计三年内农民收入将翻一番,突破8000元。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担心企业经营不善或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土地租金兑现不掉。由于我们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目前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按规划设计,仍难以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耕作,这样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所以急需市县继续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努力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二是我们村将整理出来的1.5万亩耕地全部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后,可以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生产经营,但也使得农业风险更加集中,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程度更大,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愈来愈大,因此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以化解农业经营风险,更好的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土地流转后,务必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企业不敢用,生活无经济来源,晚年生活无保障。能否把他们列为失地农民,给予享受低保待遇,以解决他们晚年的生活保障问题,保证村级稳定。
如果上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那么土地流转无疑可以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所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分散经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