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萧山有个特殊的大学生党支部
时间:2009-10-28 14:37:5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它是全省第一个镇街专门接收回籍未就业党员大学生的党支部;它是全区平均年龄最低、学历最高的党支部;它还为大学生就业充当“红娘”。

  今年6月那会儿,有一件“烦心事”让大学生胡祺很是烦恼:毕业回乡,自己的组织关系不知道落到哪。按道理她的组织关系应该“安家”在自己的居住地,但胡祺居住地没有党组织,落不下组织关系。而她一时又找不到工作,党组织关系就要“挂空”了。

  就在胡祺毕业后愁眉不展地回到老家新塘街道时,没想到,她的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街道党工委组织部门告知:这里正在筹建“大学生党支部”,专门负责接收未就业的高校毕业回籍党员。22岁的胡祺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这下我可找到‘家’了。”

  街道建起特殊“党支部”

  这个特殊的“大学生党支部”从6月筹建到8月初正式成立,已经陆续接收了像胡祺这样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原籍的党员67名,他们的组织关系原则上保留一年,也可等找到工作后再将关系迁走。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生61名,专科生5名,平均年龄22岁。

  这个党支部有个鲜明的“特点”:是目前全区平均年龄最低的党支部,也是学历最高的党支部,更是全省第一个镇街专门接收回籍未就业党员大学生的党支部。

  该党支部还接收非新塘籍但工作在这里的大学生党员,楼泽波就是一个。他的家在楼塔镇,目前他在新塘街道一家公司工作,公司没有党组织,所以楼泽波很愿意将组织关系落在都是同龄人的这个党支部里。

  搭建教育“充电”平台

  “大学生党支部”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可谓多赢。

  往年,该街道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党员先将组织关系转到户籍所在的村或社区,等就业后,再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在单位。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大学生工作后,出于种种因素,关系往往没有迁出,或者迁不到工作单位,使大学生成了“流动党员”。还有,有的大学生长期外出工作,不能及时办理关系转移手续,回村或社区参加组织生活,就与用人单位产生了“请假”的矛盾。另外,这也造成村或社区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出现了“挂空”现象。

  据“大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蒋彤侃介绍:“支部成立后,制定了《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度》等系列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制度,并确定了‘三会一课’和活动日制度,每月10日为党员活动日,这使大学生党员虽然离开了学校,但组织生活仍不间断,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种种弊端。”

  该街道还为大学生建立了活动室、电教室、谈心室、阅览室、图书室等“五室合一”的活动基地。同时,该支部还按照区域建立了6个活动小组,并建立了党小组长联系党员、正式党员联系预备党员的帮助教育和考察制度,以促进党员在政治和思想上继续进步。

  党支部当起就业“红娘”

  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党支部”还主动充当起了“红娘”,竭尽所能帮助党员大学生就业。

  该街道有个“企业联合党总支”,该总支里面有50多家企业党支部。“大学生党支部”积极同“企业联合党总支”“联姻”,推荐党员大学生到该总支的企业里工作。由于有组织推荐,可信度更高,一些能力强的大学生很快在企业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此外,“大学生党支部”还努力创新多种模式,为党员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除了每月10日“雷打不动”的党员活动日外,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未就业党员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能力。

  针对许多党员大学生想考“村官”的实际,该支部创造条件让他们走进基层实践,同时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实现理想,今年已有4名党员大学生考上“村官”,走上了工作岗位。

  这个特殊的“大学生党支部”不仅受到村和社区党组织的交口称赞,大学生们也拍手叫好,同时,还得到了上一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相关人士认为:这种创新模式不仅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实际,也解决了大量难题,其经验值得推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