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大学生“村官”出路在何方?
时间:2009-10-28 14:38:0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大学生“村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自发探索阶段到全面试验阶段,积累了很多发展经验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据统计全国的大学生“村官”已经达到了近十万人数,这群高素质的富有年轻活力队伍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无疑是一重大的促进,可我们不禁的想问个问题,这些大学生“村官”究竟有多少是可以在农村扎根下来干一番事业的?这些怀着一腔热情投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出路又究竟在哪里?

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无论怎样延期,也就是四年,迟早都要面对现实的压力,迟早都要另找出路。大学生“村官”们像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要面对就业压力一样也面对着二次就业的压力。

一般意义上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一条是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简称公招),另一条是进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简称村两委)。这两条路是被大家普遍看好的,但是毕竟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而且在笔试方面大学生村官也不占优势。

在与广大大学生“村官”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都还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这也许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选择走入基层的初衷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使许多大学生“村官”抱着进入官场的捷径之路的不良心态踏上村官之路,他们普遍存在等、靠思想,认为政策引导他们来农村,就应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最好能把他们直接转成公务员或行政事业编制,或组织专门面对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考试,解决其未来出路。

与此同时,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全国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不可能大幅增加公务员、行政事业编制人数,而且还有控制、缩减公务员、行政事业编制的趋势。简单把大学生“村官”转成公务员,或政策对其大幅度倾斜,对其他想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并不公平。

据了解,一些地方曾经做出的“服务期满转公务员、行政事业编制”的承诺,大多以没兑现告终。

原有预期和现实形成的强烈对比之下,大学生村官们对二次就业就更显得担忧,据很多大学生“村官”表示他们对未来都感到茫然、没有期望。带着这样的担忧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期间的工作,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主要是为了培养锻炼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同时可以锻炼现代大学生让他们多积累实际经验。还专门开展了“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主要是通过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发展。而现在大学生们各个担心出路问题势必影响开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预期目的的达到。

目前,北京市已为这批卸任大学生“村官”谋划了7条“出路”,对于大学生村官择业、创业,也即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此外,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的相关政策也在研究中。

卸任大学生“村官”7条“出路”

1每个乡镇增加专项事业编制,选拔优秀“村官”继续派到行政村工作。2从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村官”续聘。

3在鼓励“村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录用公务员考试的基础上,再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公务员岗位,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

4选拔符合条件的“村官”直接进社区工作。

5鼓励企业招用合同期满“村官”,可申请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小额担保贷款。

6支持“村官”自主创业,可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7各区县和各企事业单位,积极挖掘本系统和本地区就业资源,通过举办面向“村官”的专场招聘洽谈会等方式,努力为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提供工作岗位。

各个地方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来解决其二次就业问题。

北京市的7条出路政策确实是为大学生“村官”考虑,从各个方面上给与优惠,解决大学生村官的二次就业危机问题,大学生村官们只需要七中选一就可以走一条阳光明媚的大道,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优惠太显而易见了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让人正在感觉到大学生“村官”是一条捷径,而失去了让大学生在农村中锻炼积累经验同时也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为农村建设做贡献的最初目的,也正是因为今年大学“村官”报名热的现象就不难想到了。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确实值得重视,是我们在大力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同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可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忘记了大学生“村官”的初衷,而大学生也不可抱着走捷径避免直接就业的竞争压力等错误思想进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