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村官向媛:“小辣椒”的点滴事
时间:2009-10-29 14:11:1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向媛当上湖北远安县鸣凤镇双利村主任助理已经一年半了,她的脚印几乎留在了双利村的每个角落。村民们亲切地送给她“小辣椒”这个“称号”,早已在双利村叫开了。
“泼辣”风格,令人刮目相看
2006年,鸣凤镇大力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实际,双利村将大规模发展“山下红”这一柑橘品种。政策是:农户跟村里签订合同,保证橘苗成活率达到90%,并按规定管理;村则按核实的田亩数免费发放树苗。
然而,起初一些农民并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认为还是种上粮食比较可靠,柑橘屋前屋后有几棵就行了,怎么能发展成产业呢?
村民大会上,书记耐心宣讲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免费发苗、免费技术指导等优惠政策。一些村民仍然将信将疑,热情不高。
向媛想,何不举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例子,让群众一目了然地认识到政策的好处呢?她立刻上网查阅了大量“山下红”的资料和图片,尤其关注一些地方推广后提高经济效益的案例。她在广播里陆续介绍了这些内容,还在村务公开栏张贴了一些图片和资料。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找她咨询来了,她都详细解答,并把电脑里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当鲜艳欲滴的橘子图片呈现在大家眼前时,他们惊叹不已,流露出羡慕和期许的目光。
“山下红”很快“红”遍了全村,向媛用知识发动大家的本事着实让人刮目相看,于是,跟着她学电脑、上网冲浪也跟着“时髦”起来;她“泼辣”抢回橘苗的那一幕更是深深印在了群众心中,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大家开始悄悄地叫她“小辣椒”了吧。
“异想天开”,一道别样景致
向媛刚进村时,很是惊诧了一番——到底是新农村试点村,这房子又漂亮又整齐,可以跟城关相媲美啦!可是,怎么总感觉有点“灰蒙蒙”的呢?原来,村里没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地方,村民习惯了随处倒垃圾。可在向媛眼里,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村容整洁。于是,她向书记建议修一个垃圾池。初来乍到的她,让书记批评为“异想天开”。他说,农民从来都是这样的,农村又不是城市,跟你家城关可不一样!又说修池子的钱从哪里来呢,我们还要铺通组公路呢。最后,还让她快速适应农村生活。
向媛虽然委屈,但她明白,这主要是个观念的问题,要慢慢改变和更新农民的一些习惯和思维。可是,有资金才是关键,的确需要逐步来实施。她暂且放下了这件事。
后来,村里决定出让两家砖厂的承包经营权,分别作价8万和11万。书记听说别的村通过招标方式提高了价格,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想试试招标;可又犹豫不定,村干部们都不懂什么是“招标”,更不懂该如何操作,弄砸了怎么办?向媛却暗暗找来书籍,结合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认真“研究”起来了。她要支持书记招标!
这时,向媛再次提出了修建垃圾池的建议,书记爽快地答应了。他说:“你这个‘小辣椒’素质就是不一样啊!多亏你来了!以后你的建议我一定听。”就这样,垃圾池很快建好,成了村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村民开始改变生活习惯,垃圾池越来越受欢迎,现在群众自发要求建第二口、第三口了。双利村越发整洁美丽了。
便民路上,一把公道标尺
去年,远安县全面实施通组公路工程。双利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把方案调整为“通组到户”,主干道由国家及地方财政出资,通户支路由村集体出资70%、村民自筹30%。这项便民政策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工程热火朝天地进展着。向媛也满腔热情地忙开了。
中途有个小插曲,至今令村民难忘。
有个农户,由于居住过于偏远,按村里规定,他必须自筹一万多元才能为他单独铺路,但他无力承担。他找到向媛,称自己父亲是她父亲的老同学,希望她能在修路的事情上“帮帮忙”,并邀请她去家里吃饭。尽管向媛了解到那确系父亲故交之家,她还是毅然拒绝了。她想,如果不讲原则,帮这么偏远的都通了路,其他偏远农户肯定不服,工作还如何开展?还如何获得群众信赖呢?
然而,向媛还是为此展开了工作。她仔细勘察了那段路,发现距主路90米处有大片橘园,好些农户的田都分布在此。她想,如果主路向前打到此地,方便了好多农户销售柑橘,村里经济也能承受。于是,她果断答复,自己只向书记建议将路修到橘园,断不能修到他家。
书记采纳了向媛的建议,并夸她勘察仔细,分析合理;而橘园的几个农户,则纷纷感谢她办了件便民事,办了件公道事。
向媛大义拒友人、建议通橘园,这事在村里传开了,让少数过于偏远的农户找到了平衡,让全村群众心服口服。从此,工程更加顺利。他们打了个“漂亮仗”!
几个月里,向媛的嗓子嘶哑了,脚磨肿了,胳膊晒褪皮了,硬把个文科出身,从来不跟建筑沾边的她,磨成了个“道路专家”。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的拿来清凉油,有的送来润喉糖,有的还将自己树上最好的柑橘摘来给她。柑橘摘得早了几天,吃起来酸酸的,但在向媛心里,却分明感受到了温暖和甜蜜。
捧上爱心,换得无声感动
“小辣椒”也会无声落泪。她说,有时看到农户的困难,感觉自己做的工作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村里有个老党员,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去年底开始办理2008年的农村合作医疗时,老人坚决要求退出,理由是每人每年缴纳的15元钱中,7元的住院保险是不予返还的。向媛第一次上门,几乎是被轰了出来,无论怎么解释,老人都坚持认为这7元钱是属于非法集资。同行的工作人员想要放弃,但她反复考虑后认为,两个老人都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合作医疗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老人对政策的认识还不够。于是,她又多次上门做工作,最后老人终于同意了。就在年前,这两个老人因烤炭火中毒进了医院,合作医疗按规定报销了住院费。老人一再地感谢向媛,不仅不再认为合作医疗是非法集资,还感激这个好政策。
向媛想,“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她正多方奔走,准备给李大叔找个师傅,让他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再帮他开个按摩店。“那他们家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起来呢!”
“小辣椒”努力着,也快乐着......刘 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