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一心为民 好支书郭孝义为村民甘当一头牛
时间:2009-10-29 14:11:5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集体的事大于天”   2006年11月21日。凌晨4点多,一夜辗转难眠的郭孝义翻身起床,揣上1300块钱,早早地带着村干部进城去买水管。三个多月没下一场透雨,村里几百亩苹果严重干旱,再不及时补救,村民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可村里没有公共资金,郭孝义准备用家里卖苹果攒下的1300元给村里买管子铺设水管浇灌,尽管远在武汉上大学的女儿郭利苹又一次打电话催要生活费。但他反复掂量了一晚,终于作出了决定,集体的事大于天。“生活费等几天爸再给你寄”,他在心里告诉女儿。水管买到了,为了省去40元雇车的钱,郭孝义答应花30元钱等到晚上让货主送。中午回到家,把从城里捎回的一个肉夹馍给了母亲后,郭孝义又为了维修村上水泵的事进了城,直到天黑才到家。   当晚8点多,忙活了一天的郭孝义没顾上吃饭,就先和村会计郭同川算起了村民们合作医疗的账目。这时,送水管的货主打电话说车陷进了村外的路沟里。“走,先去推车。”郭孝义边走边说。“再叫几个人吧?”郭同川说。“就咱俩去,咱姓‘公’,不麻烦别人了。”会计知道,支书是想省去给村民的工钱。 “有一户村民过不好,就是我这个村支书没当好” 三面环沟、缺水没路、靠天吃饭的东英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通往村外的惟一土路只能容一辆三轮车通过,雨天更是无法通行。村民种植的花椒、苹果出村难是制约农民增收多年的瓶颈。在担任村支书后的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上,郭孝义立下军令状:“不修好村里的水和路,我就不当这村支书!” 村里没有公共积累,没有工厂企业,村民们都忙着为生计奔波,而修路的钱却需要老百姓先垫付。“咱村修路的启动资金是零,如果村干部不愿垫钱,群众就更没人垫,全村人就要继续走这条几辈子的老路。”铁了心的郭孝义把家里最值钱的耕牛卖了1300元,全部用作修路的启动资金,在他的带动下,干部群众纷纷出钱出力,很快实现了通村路面的拓展和砂石化。可打那以后,田里常常能看见瘦弱的郭孝义像牛一样拉着犁,他的肩膀、前胸被绳子勒得一道道血印久久不能消去。   担任村支书的八年里,郭孝义常说:“东英村只要有一户村民日子过不好,就是我这个村支书没当好。”近八年来,东英村农业总收入增长了六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490元增加到了2403元,郭孝义真正成为了村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郝蕾)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