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北京“大学生村官”如火如荼
时间:2009-10-29 14:12:0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眼下,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招聘正在进行中。这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能否当好“村官”,人们予以极大关注。前两年,京郊部分区县率先聘用了一批大学生当村干部。近日,笔者采访了几位村官的“执政生涯”———   “农村太需要人才了”  北寨村贾辉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平谷区北寨村种植杏树的塑料大棚内却见杏花怒放、群蜂起舞。24岁的村委会主任助理、北京农学院毕业的贾辉正在大棚里忙活。
  去年4月,应届本科毕业生贾辉应聘到北寨村,成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村官”。刚来那会儿,村民知道他一个人住,热心地把自家种的南瓜、黄瓜、豆角送到他家。“村民见我问寒问暖,从来没把我当外人。”贾辉说,他都记在心里,想着回报乡亲。开始他只管信息处理,去年村里开办电脑培训教室,他又免费当起讲解员。40多岁的村民王福合从电视上看到核桃新品种“艺核1号”,想种植却不知从哪里引进,贾辉帮他从网上查到相关信息和联系电话。
  平谷区桃多、杏多,北寨村盛产的红杏全国出名。去年10月份,贾辉开始做当地的土壤分析。全村除了他一个大学生之外,没人会操作那些瓶瓶罐罐和电子仪器,投资几十万元的北寨村红杏检测中心几乎成了他的个人实验室。学习植物保护的贾辉说,一定要把这个检测中心办成开放式,教村民如何进行化学试验,让他们相信科学、利用科学。
  “农村太需要人才了。”北寨村村委会主任刘永感慨地说,“比如果农买果树、卖农产品都需要签合同,可是全村没有一个人懂法律。”他就盼着村里多来几个大学生。   “想尽快建一座葡萄观光园”   万庄子村管仲新   “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人到了基层。”同是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管仲新说。问他是否感觉吃亏了,他说:“学习果树专业面对果农,跟学习医学面对病人是一回事。这方面我受导师影响很大。束之高阁的学问若不能学以致用,其意义何在呢?”管仲新的导师是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秘书长晁无疾,这位著名的葡萄专家给弟子布置论文时,极其强调论题要服务于生产。
  管仲新到平谷区刘家店镇万庄子村将近1年,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一件让他特别有成就感,就是帮助联系一批村镇干部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参观学习。马上他还要从这个研究所引进3个桃树品种和10个葡萄品种,建一座葡萄观光园。
  基层工作中往往遇到各种困难,管仲新认为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沟通,有时候村民不理解村委会的工作,村干部到家里坐一坐,耐心点就说通了。但对育龄妇女做计划生育宣传时,这个尚未结婚的29岁小伙子遭遇了尴尬。有的妇女说,你还不如我懂得多呢,凭什么来教育我!管仲新说,谈到具体问题他就回避,回避不过去,就找女性干部来讲。“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没结婚我也要讲,顶多脸皮厚一点!”他哈哈地笑起来。   “从中得到的锻炼将受益终生”   金盏乡席俊克   不同于他们俩,2003年,席俊克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应聘到朝阳区金盏乡政府时,没能马上适应基层工作。“你要尽快改变你的学生气———刚到岗位时,领导这么说。我现在理解了领导的意思,是说我看问题片面、做事莽撞、遇困难胆怯,那时太年轻。”毕业那年,他才19岁。“学生干部当惯了,还有一点儿小自负,总觉得请教别人抹不开面子。”渐渐地,他学会向比自己学历低的村干部请教经验,抓紧空余时间补充法律、经济知识,走访农民,终于,书记说他的报告没有官话、套话了。工作3年的他如今对基层工作怀有一番感情,得知北京今年将招收2000名“大学生村官”,他说:“基层工作是脱离校园之后的第二次学习,年轻的学生从中得到的锻炼将受益终生。”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