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青春在京郊大地闪光
时间:2009-10-29 14:12:0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年轻的气息,优雅的谈吐,整洁的装束,使初次见到他们的人,都不会立即把他们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村官”联系在一起,而他们正是本文的主角: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北京市平谷区的“村官”们——王志斌、胡天伟:青春在京郊大地闪光
  去年的这个时候,王志斌和胡天伟与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在求职的奔波与彷徨之中寻找着自己的前程。在那段求职的岁月中,他们时时进行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艰难抉择。
  而最终,他们选择了“到农村,下基层”,用自己对社会的满腔热情实现着青春的价值,并为自己的人生之路积累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们深感在村务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王志斌,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草业科学专业01级学生,毕业后,他在平谷区平谷镇赵各庄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至今,他已经工作八个多月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北京市的首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的这200多个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新事情,见证了许多新变化,也学到了许多新东西。”   工作忙碌,充满乐趣   在工作中,王志斌充分利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为当地村民解决最实际的问题,例如起草各种合同,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当然,王志斌也会遇到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就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现学现用,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的工作,即使忙碌,也是充满乐趣的,因为学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进行实际运用了,做出的工作,很快就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些工作,也对维护全村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农村的这片广阔天地,为“大学生村官”们提供了尽情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在农村,大多数政府部门所行使的职能,他们都能参与到,这其中包括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环境治理工作,甚至就连大家熟悉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王志斌他们都要接触。
  很多时候,王志斌被村里人习惯性地称为“大学生村官”,这样的称呼,让他明白,自己必须做好由大学生向“村官”角色上的转换和重新定位。人只有在正确认知自己的社会位置之后,才能使自己产生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动力,才能真正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   农村天地,如此广阔   为什么选择到农村呢?   面对记者和很多人的提问,王志斌有他自己的见解:“其实,做出这个选择,既有由来已久的向往,也有着自己反复的思考。由来已久的向往,是因为一位伟人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反复的思考,是因为我觉得,咱们年轻人不仅需要从事一份工作,也需要让自己的青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作为当代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不仅是在从事一份工作,接受一种历练,更是在亲历一段历史,见证和参与时代的变迁,这无疑会使自己的青春更加充满意义。”   大学生毕业以后到农村去工作,你会不会觉得“屈才”了?   对此,王志斌也曾有过同样的疑问,但是他说:“工作后,我发现,其实一个村子,也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系统’,村里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个系统的发展和稳定,大到经济生产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村政治理、民主法制建设,小到邻里纠纷、婆媳吵架、电灯照明,等等,都要进行管理。因此,大学生们不必担心到了农村无用武之地,对我们而言,如果可以在其中的某些方面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有所作为,就完全可以为一个村子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作做得多一些、好一些,推动作用就会大一些。”
  面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王志斌深感在村务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告诉记者:“作为北京市首批‘大学生村官’,我感到骄傲。在村里工作的这200多个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新事情、见证了许多新变化,也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能与新农村一起成长,实在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胡天伟,2005年7月,他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来到平谷区挂甲峪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半年多来,他积极工作,作为一名刚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他十分珍惜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到京郊基层当“村官”。   珍惜机遇,大胆工作   “年轻的时候,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去体验一种新的生活,去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去浇灌一方可以记录人生的热土,这是值得的!”胡天伟这样对自己说。
  2005年1月5日,北京市平谷区委、区政府作出根据农村产业发展要求,招聘大学生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的决策,为大学生构筑了一个到基层就业的平台。北京林业大学学生胡天伟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报名参加。通过激烈的招聘竞争,胡天伟通过评选,成为平谷区挂甲峪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胡天伟的老家在河南省淮阳县农村。有人问他,既然想去基层工作,那还不如回老家干呢?胡天伟说,他学的是旅游专业,在老家难有作为,而平谷区的挂甲峪村正是以果树栽培和旅游观光为支柱产业的,自己能在这里“大展拳脚”。
  平谷区十分重视这批“大学生村官”,去年4月,平谷区政府专门对胡天伟等32名应聘者进行了统一培训。培训结束后,胡天伟与当地签订了为期3年的聘用合同。去年5月,胡天伟还利用假期来到挂甲峪村实地调研,回校后撰写了约两万字的《挂甲峪生态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村书记张朝起看后很是赞赏,也坚定了胡天伟对“村官”这份工作的信心。
  胡天伟正式到挂甲峪村上岗是2005年7月2日。那一天,村里特意开车到学校去接他。胡天伟非常感动,他说:“农村太需要大学生了,就冲这份礼遇,我也得干好工作!”
  工作半年多来,胡天伟逐步了解并熟悉了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程序和要求。自工作以来,他丰富了人生阅历,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各方面能力,磨炼了个人意志,因此,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说:“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到基层发挥自己所学、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大好机遇。”
  半年多来,胡天伟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规范农村各方面的工作,挂甲峪村虽然是一个产业发展良好的现代新农村,但是不少工作做得很粗放、不规范,如用工没有劳动合同、档案没有规范管理等,进村以后,他主动向两委班子领导提出建议,并协助他们做了大量的文字工作,使文件、合同、档案工作逐步规范起来。   融入农村,有所作为   胡天伟工作的挂甲峪村,班子内的成员都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多年经验,有的还是优秀的基层干部,从他们身上,胡天伟学到了许多优秀的精神和品质,遇到不懂的问题,胡天伟总是主动向他们求教。
  为了尽早融入当地群众中,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听取老百姓的呼声,了解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还积极参与村里举办的各项活动。
  不久前,村里举办秧歌队,胡天伟主动要求参加,现在他已经成了秧歌队的打鼓手,而且,他们队在全乡镇秧歌评比中还得了二等奖。这些活动的参加,拉近了他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他与村民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同时也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
  半年多来,胡天伟逐渐适应了没有固定的工作方式,没有休息日,有的只是平凡与琐碎的工作环境,也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辛和农民群众的朴实勤劳、所思所愿。
  每当从嘈杂繁忙的村务里解脱出来,每当从密密匝匝的文字堆里抬起头来,每当从西风冷月的乡思中回味过来,他觉得自己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意义,都是无怨无悔的。胡天伟把他的“村官”工作始终作为人生中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一笔宝贵的财富。 编后   “大学生”和“村官”,在以前,这两个词语似乎看上去距离很远,但现在,一些地区,如北京市积极推出相关优惠政策,采用公开报名、自愿选择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大学生”与“村官”渐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这里衷心祝愿更多即将成为“村官”的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放异彩,让无悔的青春发挥应有的价值!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