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大学生“村官”
时间:2009-10-29 14:12:2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我想为农民做些什么   24岁的陈建煌要干的事儿还真不少:催收税金,发动修路,计生普查……4月25日,他照例8点之前就赶到东埔乡前范村上班,到村办公处签了到后,就开始干具体的工作:到农户家里坐坐拉拉话,说一些需要农民做的事,也听听农民的反映,帮他们解决些实际问题。
  陈建煌是1996年毕业于莆田高专美术系的大学生。去年7月份,湄洲湾北岸选送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200多名报考者经过三个月的考核、面试、筛选,陈建煌是最终21名入选者之一,他到前范村任团支书。这之前,他开过影楼,做过代理商。也许是经历较多,他看起来很沉稳,而他说是近一年的农村实践使他成熟了。虽然陈建煌是东埔人,但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城里长大,突然间一个人在农村工作生活有点不习惯,但还是克服过来了。
  当然,有不愉快的也有让他感到欣慰的事,来农村之前他对农村有了一定的估计,但没想到他所在的这个经济不错的前范村里,还有象陈德育这么穷的家。陈德育是他所挂钩的5组的村民,妻子患了直肠癌,家里穷得经常揭不开锅,每次一粒止痛药都要掰成两半吃。陈建煌见状急在心里,便极力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为这家减免税金,还自己掏钱垫。这一年来,陈建煌已多次自掏腰包为一些特困户上交合理负担。他说,“这些农民太苦了,我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陈建煌做得最多的是把所学的知识用上。
  一年的实践使他认识到知识对农村的重要性,发展中的农村事事都要靠科学靠知识。干部对政策一知半解,一旦农民有疑问自己也讲不出所以然,农民就容易对着你干,而在农村这种现象还不少,他说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农村工作。陈建煌很健谈也很坦率,他告诉记者,农村生活单调,工作之余,他经常有被人遗忘的失落感,他希望上级多关心这些到农村的大中专学生。   我最终选择了农村,而且选对了   春天一过就是夏天,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就业大潮又要来临,那种四处奔波到处碰壁的苦涩又涌上了心头,蔡建文说,我最终选择了农村,而且选对了。
  蔡建文高高的个子,有着与农民兄弟一样黝黑的肤色和壮实的身体。1997年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在厦门打过工,他说,当年上大学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回到农村,现在观念都变了,不管是大学生自己,还是父母辈,都不再把考上大学等同与跳出农门+一个城市户口+干部身份。蔡建文现在是北岸东海镇东海村村主任助理,他们这一批下村学生的关系还在北岸人才交流中心,三年后有望转入编制的人才可能是干部。
  农村的生活对土生土长的蔡建文来说并不陌生,但刚开始对自己怎样开展工作心里没底,第一次和村里的主干们一起下去收税金,他发现这些当了几十年的干部有着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有些他不敢苟同,但农村工作很实际,大到国家政策的落实,小到一只鸡一棵树的纠纷,都要有一套工作方法,你不办实事,只一味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很注意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论”相结合。
  他觉得自己干得较好的是去年电网改造的事。改造电网要花很多钱,村里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每户还要自筹200元,群众不交钱,蔡建文干脆坐到农民家里,铺开纸详细算了一笔帐:现在交200元,电网改
造后每度电从0.95元降到0.5元,现在不交,电价仍是0.95元甚至更高。从长远看,显然交比不交合算。这一算,许多人服了,陆续把钱交上。
  蔡建文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村领导让他包了组担起了重担。东海村蔡金良老人不断地称赞派大学生到农村的举措,他说,蔡建文来了,每次会议记录都象模象样了,传达学习上级文件也有人用普通话念了。蔡建文则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村领导、干部对他的关心支持。他说农村的天地真的很大,有不少还在绯徊等待就业的同学经常来他的村聊天,看他干得很有奔头,都说愿意到农村打拼。     有喜也有忧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和蔡建文、陈建煌一样幸运,有些下村学生不愿接受采访,这些人有个共同的处境:一到村里就碰上了尴尬事,村里的干部存在着大学生来抢他们的饭碗的想法,不热情也不冷淡,重要的工作不安排,让你干些可干可不干的事,有的干脆把你晾在一边。这批下村学生的工资由镇里发给60%,村里发给40%,镇里的这一块都能兑现,但不少村的大学生一开始就拿不到村里的这近一半工资,虽经多次反映,但仍如此,这令他们很不安,他们担心去年北岸答应的评职称、加工资以及三年以后择优转入编制等等能否兑现,他们普遍反映不想一辈子在村里干。
  尽管如此,至目前还没有人想着半途不干。他们普遍有一种心愿:既然下了很大决心选择了农村,就要面对现实,因为不但上级在看着你,农民兄弟在看着你,村里的干部也看着你,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在看着你,所以他们还是努力争取信任,好好地干几年。
  对于学生到农村任职,各级还是相当重视的。东海镇镇长陈清水说,有文化、年轻的大学生弥补了村里存在的理论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等等缺憾,他认为广阔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活力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到农村打拼是一个锻炼过程,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方向。
  仙游县、莆田县也选派大中专学生到农村上班,如何使这些大学生的热情得到尽情发挥,让他们的才智真正得到施展?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完善一些制度,比如为他们创造一个利于发展的环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