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做执著而热情的“驴子”
时间:2009-10-29 14:12:3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近日,以北京地区为代表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活动在大学生就业普遍遭遇瓶颈的背景下,成为大学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诚然,大学生正面临现实,“眼睛向下”,自降就业门槛,主动向基层去建功立业值得嘉许;而农村基层组织意在长远,向知识群体寻求支持,以图“知识改变命运”的努力更值得赞佩。然而,联系海南省部分农村地区连续7年的“大学生村官”运作并非完全成功,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不得不对这样的热潮泼一点冷水:
  首先,大学生们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择是出于自己对农村的感情,是出于自己对一份职业的兴趣,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作出的选择吗?以北京为例,我们不能排除很多大学生趋之若骛地参与选聘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但也不能排除部分大学生是冲着北京今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优厚条件而来的。根据北京市的规定:入选村官的大学生第一年的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并由政府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可转北京户口;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考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表现特别优秀者,可推荐免试入学——这些条件,不能不说对很多毕业生具有诱惑力!
  相对应的是,海南省运作了7年的“大学生村官”恰恰由于给不出如此条件,甚至因很多承诺无法兑现而导致“村官”们的迷茫和大比例流失。所以,希望“大学生村官”们的选择都是出自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出自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而不是出自那些虚名虚利的诱惑和承诺。因为,尽管今天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职难求,但如果你的选择并非出于兴趣和爱好,并非出于价值需求,那只会在耽误自己青春的同时给社会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组织乃至当地政府是否对“村官”们的成长环境与计划有系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呢?“大学生村官”计划从选拔招聘开始,就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应该说,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放弃大城市和大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来到待遇较低、基本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就业和生活,显然,没有足够的优惠条件特别是足够广阔的成长空间是留不住他们的。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对这一群体的工作安排与成长推动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要在努力塑造他们良好成长环境的同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具有后续性和持久的吸引力。为此,政府要做出比较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例如要本着对大学生人生负责任的态度给他们比较现实的承诺。据相关报道,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进行到第7个年头,选拔工作的渐趋停滞恰恰是因为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后期管理及锻炼期满后的使用,没有足够周密的安排和没能实现当初承诺的完全兑现。
  第三,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选聘村官的基层组织,都需要考虑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村官”究竟是“村官”、是“大学生”还是这两者的结合?无疑,结合是对“大学生村官”理解的关键。为了实现“大学生”身份与“村官”身份的结合,作为已经或即将成为村官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要做的是努力适应农村的环境,尽快将自己的学识以合适的方式与农村的实际工作结合。而对于使用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组织而言,则既要给大学生村官们以时间来适应和成长,也要注意发挥大学生的年轻与朝气,特别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现代理念。也就是说,“大学生村官”这一人力资源的供需双方都要在“大学生”与“村官”的结合上做足文章,寻求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后所展现出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要强调的是:“大学生村官”也许算是一个大学生职场竞夺中的新生事物,但它不应该是大学生和基层组织塑造的一个时髦的概念。因为它需要的是大学生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执著和热情。“大学生”成为“村官”,也许难免面对理想的碰壁,但什么时候都应有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的坚持。正像曾经闻名全国的“硕士村官”杨本伦说的那样:如果一头驴子赖在地上,怎么打都不起来,那叫固执;而当一头驴子头上放了一堆青草,它拼了命要吃到,那就是执著——我就是后面这头驴子。所以,诚望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能成为乡村田野上执著而热情的“驴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