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村官肩上有收成
时间:2009-10-29 14:12:3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今年有订单保着,我更得制种了!”4月10日上午,因制种掉了两场辛酸泪的葛凌春夫妻俩在炕沿上跟记者唠起了悲喜交加的“制种嗑”。   玉米种子喂了猪   2000年农历6月24日,骄阳似火。眼瞅着10亩制种田里的玉米旱得沾火就着,朝阳县东大道乡奈林皋村葛凌春一家心急如焚。妻子抹着眼泪找到了村委会主任杨羡海:“再浇不上,我们那块地别说制种,真怕连喂牲口的秸秆都剩不下了!”由于地下水位严重下沉,近处的井全干了,只有大河边上第10组的井还有水,面对急成一团的乡亲,一个“三级提水”的方案在杨主任头脑中形成了。当晚,葛家上到65岁的老太太,下至9岁的小儿子,老少5口打着手电筒随杨羡海挑灯夜战。他们在输水途中用了两个蓄水坑,借了一台机电井、两台喷灌机和40节管子,愣是从900米外把水抽到了地头。天亮了,人蔫了,苗却缓过来了。总算是一年的辛苦没白费,秋收时,玉米种子竟然产了2500公斤,全家喜出望外。
  可没高兴几天,葛家就同全村一起从“火炉”旁栽进了“冰窟窿”。该村自1994年开始一向只为同一家种子公司制种,由于年年兑现现金,未签合同却已达成默契。当年秋季,该公司筹措不上足够的资金,使该村7年来第一次面临种子无人收购的困境。这次用葛妻的话说:“哭,哭也没用了。”辛苦一年,产了种子竟一分钱也换不回,两个孩子念书等用钱、过年等用钱、连猪饲料也要钱……葛家极度失望,竟把200公斤标准种子喂了猪。   不能丢了“黄金产业”   这结构还咋调整?种子还制不制?全村人都对制种这条路子产生了怀疑。
  朝阳属丘陵地区,满坡沟沟岔岔的天然屏障形成一个个良好的隔离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积温高、气候干燥及生产后期天然降水少、病害小、自然脱水快等独特优势,使得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作物种子颗粒饱满、颜色纯正、发芽率高。因此,1993年朝阳市被农业部授予“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称号。1995年该市玉米制种面积达40万亩,产种量1亿多公斤,产值近2亿元,仅制种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近百元;“制种”被百姓誉为“黄金产业”,一度红透朝阳市100多个乡镇。然而,村村寨寨眼睛只盯着自家的地盲目发展、把握不了市场脉搏,短短几年的工夫,制种业“白条满天飞”,制了种子收不回钱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造成大规模群体上访,再加上连年大旱,制种业开始“缩水”。偌大个朝阳县,像奈林皋这样大面积连年稳定制种的村早已是凤毛麟角,难道奈林皋村也将上演悲剧么?
  家家户户对整地、施肥、浇地、去杂等操作规程驾轻就熟,一旦真的放弃,村民们还真不知干啥好:学凌源搞棚菜、学建平抓畜牧、学北票种辣椒、学喀左种花卉、养真菌……都没优势。奈林皋村班子说什么也不想就这么向市场认输。   老经验吃了败仗   2001年春,村班子先是想办法帮葛凌春卖了一小部分种子,又动员他再制一年种,并拿着从黑龙江“跑”回来的订单保证现金收购,葛凌春才将信将疑地同村里签了制种的协议。由于头一年的种子还压在手里,多数村民怕再度“卖难”、“打了家什”,每年制种1500多亩的奈林皋村只签了800亩地的制种合同。尽管这一年村干部们小心谨慎,可还是发生了新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黑龙江的种子比辽西的种子生长期短,需晚种。村里开会要求全村统一于5月中、下旬种地。布置归布置,王井胜等许多农民还是觉得自己往年的经验不会错,4月末就把地种上了,结果这部分农户的制种田普遍发生了早衰,亩产高的也仅有100公斤,王井胜家的3亩地产量更是低得可怜,按一公斤3.06元的高价收购也总共才收入600元钱;而“听话”的冯国奎仅制种2.7亩亦获高产,制种收入达2430元。
  “老经验”纷纷吃了败仗,村委会急忙请农科专家指点迷津,除了确定新一年改种技术跟踪指导较完善的、相对高产的品种外,还根据气象预测全面削减“套种”面积。   经纪人管吃管住   2001年秋收,村班子兑现了承诺,不但售完当年产的全部种子,还下大力气帮农民处理前一年的积压种子,最后,村里出钱,把梁向双、李天丰、白连富等村里村外的经纪人聚到一块,管吃管住,村委会出钱雇小工为其包装成品袋,终于将全村积压种子售净。葛凌春说:“早知道有今天,我说啥也不拿种子喂猪呀,这1斤种子就是2斤半商品粮啊。”自从积压种子变成钱,村里报装电话的农户猛增,以前村里一共有50户人家有电话,到4月8日为止,该村已经有107户响起了电话铃声;4月初东大道乡批了30来个翻建房屋的指标,15个落到了奈林皋村;此外,该村还有32户扒掉了旧门脸,建起了亮堂堂的新大门楼。
  高兴之余,人们对新一年的制种项目也认可了,去年全村签了800亩的制种合同,今年竟一下子签了1800亩,村委会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终于顺理成章地把结构调整的目标变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市场上的一番历练使村干部明白了一个道理:种植业的农产品市场已彻底转变为买方市场,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老经验”的失灵更点醒了村干部: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引导农民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市场化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上,村干部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