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编外村官
时间:2009-10-29 14:12:3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永
地处贾口洼的静海县梁头镇辛庄子村三年前还带着穷村的帽子,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后,辛庄子村变了,房新了,路宽了,夜晚亮起来了,村民逐步富裕了。一说起这些变化,村民们都高兴的说,我们辛庄子村能致富,得给“编外村官”刘瑞桐记头功。
(同期声----男村民:虽然这个老刘不是我们村的当家人,但是来讲他胜过我们的当家人,就说有这样的编外村官也是我们辛庄子老百姓的福份。你说这个大棚我们喊了多少年发展不起来,结果他来了,从一个干部以身做起,想法带头,这样带领一多,大家跟着嘈应一多就都起来了。
女村民:咱要当官儿咱就当老刘这样的官儿,我说我要当官就当老刘这样的官儿。)
刘瑞桐是谁?村民们为什么叫他“编外村官”?辛庄子致富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原来刘瑞桐是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选派到辛庄子的包村干部。因为他长期从事农业企业标准化工作,又有三年科技副乡长的工作经验,所以他在辛庄子干起工作来如鱼得水。他和当地镇、村干部一道,在辛庄子干出了一件件让老百姓满意的事儿。
(刘瑞桐同期声:县委决定县直部门包村,这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有力举措。作为包村干部,就得按照县委的要求那样,千方百计地帮老百姓办实实在在的事,让群众尽快地脱贫致富,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努力地,能够干可以干的,你就尽量的能够想到的,能够干到的,你就多为大伙多去想多去干……)
刘瑞桐从接受包村任务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当成了辛庄子人,干起了村干部的事儿。在了解全村现状后,他马不停蹄地与村干部一起四处奔走,多方筹措资金,及时为村民办了三件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在村北修了一条一里多长的硬化街道,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在村东建了一座高六米,容量60立方米的水塔,解决了村民吃水难;更换了两座变压器,解决了全村用电难。在解决村民生活中三个难题的同时,刘瑞桐和村干部一起踏遍全村3000多亩耕地,对土质、道路、沟渠进行全面勘察,又和村民们广泛座谈,找专家推敲论证,很快形成了兴水利、建大棚、栽果树、搞养殖的一整套农业结构调整思路。
思路出来了,要把思路变成现实,就得靠村干部带头干了。别看刘瑞桐已年过半百,不论是挖水柜、打机井,还是建大棚、种蔬菜,他都和村干部一道带着村民们真刀实枪地干。村民张金顺至今也忘不了刘瑞桐和大家一起挖水柜的情景。
(同期声--:那都是秋后了,这天呐挺冷的,已经都上冻了,老刘呢他都50多岁的人了,还跟着我们村的大小伙子一块儿,干的汗流浃背,一干就是20多天。他来了从来不在村里吃饭,你说到中午了,干了这么累的活儿,咱抄近吃点嘛吧,或是上谁家谁家吃点嘛去吧,都没去过。)
刘瑞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快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他和村干部的工作很快有了新的起色。辛庄子村祖祖辈辈以种大田为生,刚开始建大棚时有不少村民犯嘀咕,怕种大棚投资多,风险大,万一赔了怎么为?为了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刘瑞桐指导村干部先建成三个“样板棚”做试点,经过科学管理,三个大棚当年就收回了成本。村民看到大棚有如此高的效益,发展大棚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三年间,辛庄子发展大棚70多个,成了颇具规模的棚菜小区。种大棚让村民尝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甜头。村民张金发家建了三个大棚,每年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4、5千元。提起刘瑞桐,这个憨直的农家汉子连连说“老刘这个人实诚,给人办事,是个大好人啊。”到是他的哥哥说起了刘瑞桐帮助大家走上富裕路时,更是滔滔不绝。
(同期声:这大棚受益了,他觉得心理特别舒畅,你别看这么大岁数,不管号召建哪一项,你比如说果木树,栽上以后成活率得高,对吗,栽上以后他还跑多远给人们搞栽培果(木)树的信息啊,各方面的技术啊,他都帮着村里人们搞这块。人们特别省心还省劲儿,因为到时候这个信息你不用找他去,他骑着自行车来了,他就可以直接找你户里去,他就告诉你。像这样的干部确实现在我认为是忒好了。)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刘瑞桐在带领辛庄子村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引导村里把企业纳入了正常发展轨道。他与村干部一道研究,借第二轮土地承包之机,在村西公路边规划出了占地36亩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小区。通过多方联系,他们引进清华大学科技星火成果“煤柴汽保暖炉”项目,经过开发建设,小区日渐红火起来。目前辛庄子村已建成采暖炉具、摩托车配件、纸箱、曲别针等9个企业,年创产值400多万元,利税40多万元,本村及邻村300多名富余劳动力当上了工人,挣上了工资。提起这些,村党支部书记刘增林深有感触。他说:
(同期声:过去辛庄子比较穷,像镇上向村上(收取)农业税、统筹款也好,收取都比较困难,这两年就比较好了,人们富裕了,老百姓口袋里也有钱了,气儿也顺了,对村干部的工作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今年辛庄子各项费用,上缴的费用吧,在镇上来说是第一个,这多亏了技术监督局的老刘,刘瑞桐。通过他各方面给予了指导,特别是人力,提供信息,从此村民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村干部的工作也好干了,我们跟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
对于辛庄子村干部群众的赞扬,刘瑞桐总是报以谦逊的笑容。他说:“让困难村、困难户尽快脱贫致富,人人有责。离开了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我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三年过去了,辛庄子村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刘瑞桐还是和往常一样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棚菜小区、工厂车间……

关闭】【顶部
上一篇:村官护河
下一篇:村官肩上有收成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