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观念,大学生村官要克服“四关”
一是克服亲情关。亲情在人类面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但在现实面前,由于工作、生活的种种原因,人们不得不远离亲人生活在异地他乡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而面对残酷的亲人离别。作为大学生村官,有来自本县、本市、本省、甚至是省外的,与亲人相隔几十、几百甚至几千里,有哪个说是不想念家的呢?但是居然选择了做一名大学生村官;选择到最基层;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先把亲情放下,把所到之处当作自己实现人生转折的大家园,把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当作自己成长的导师和过程。尽快融入到基层的生产生活中,化亲情为工作的动力,为当地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才是面对亲人最好的答案。
二是克服生活关。城市和农村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由于长时间以来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同,造就了今天各式各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的农村,居住着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作为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部分人以前可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成为所谓的“公主”和“少爷”,是我们农村孩子梦寐以求的奢华生活。但是居然选择到了农村,无论你是什么所谓的“公主”还是“少爷”,都应该尽快适应该地区该民族生活习惯,凡事都要多听、多看、多学、多思考在做。还要能老百姓同吃、同做、同住,用最短的时间与当地老百姓形成一片打成一团。只有这样才能老百姓才会真正的接纳你,在生活工作中才会支持你、帮助你。
三是克服交通关。交通网络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枢纽,由于我县大部分农村都分布高寒山区,交通运输极不发达,甚至有的村组到现在都还没有通路、通电、通水,到乡镇办事或开会学习,要走路或乘坐农用车几小时甚至半天,所以给我们基层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变。作为刚来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应当把它看作是磨练自己意志力的重大考验,眼前没有过不去的坎,不怕摔跤,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挥洒青春,实现当初的诚若。
四是克服环境关。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造就了当前大部分农村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和城市及相对发达的农村存在着很大的不相适应。对于刚到农村的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讲,面对的是陌生的面孔,在你面前只有声音而不懂意思的语言,听不到外面的声音,看不到外面的信息,犹如断了线的风筝,眼前一片迷蒙,不知道该从何做起。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积极调整心态,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主动和村两委成员沟通、交流,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克服语言及其他障碍,虚心向周边的人学习,要有不怕慢,就怕站的学习精神,摸索出一条实现诚若的新路子。
二、扎根基层,大学生村官应当好“六员”
(一)加强宣传教育,当好惠农政策宣传员。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和帮扶措施,但很多农民,尤其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地区的农民对此并不十分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党的惠民政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实现早日脱贫致富的目标。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群众信赖和支持的对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声望优势,以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惠民措施为重点,采取集中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召开院户会、个别交流等方式,加强对中央、省、市、县惠民政策和帮扶措施的宣传力度,帮助群众用好用活大政策,促进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
(二)注重工作针对性,当好民情民意调研员。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与智慧的化身,如果说话不切实际,做事不符民情,最终会失去群众的支持。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因地制宜地指导群众发家致富,是扎根农村,赢得群众最诚挚的信任和最衷心的拥戴的关键。为此,大学生村官要进农家、访村民,了解民情、把握民意、汇聚民智,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在准确把握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积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点子”,推动所在村、乡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加强科普宣传,当好科技推广特派员。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最广大的农民朋友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不想科技致富,而是不知道该如何科学致富。特别是在中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观念使部分技术能手在帮扶群众时都有所保留,不愿倾囊相授。作为大学生村官,就应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深入千家万户,为群众送文化、送技术、送科学,积极帮助基层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规模;积极培育种养殖大户,指导农民朋友发展收购、加工、营销业务;积极帮助农户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精加工水平,提供农业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维稳维权不放松,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在农村,因为田边底角、日常琐事常常爆发邻里纠纷,既影响团结,又阻碍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候不能形成发展的合力。作为大学生村官,就应时刻心系群众,情牵基层,多看多听多想,在蹲点调研、挂联帮扶、乃至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情况信息,能解决的马上调解,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上级,使相关职能部门能做到了安全隐患早发现、矛盾纠纷早化解、存在问题早整改,有效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五)加强党建研究,当好党建工作辅导员。近年来,因市场经济和民工潮冲击,农村留守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年轻人,特别是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观望思想严重,基层党的组织发展、党员的素质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皆不尽人意。大学生村官作为党委政府为基层注入的新鲜血液,在发挥自己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应积极加强对所在村、乡党建现状的研究,找准问题,明确思路,积极指导村级党组织独辟蹊径、创新做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积极动员优秀的年轻群众,尤其是致富能手和“两新组织”带头人加入中国**,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的能力。
(六)关注市场行情,当好市场信息传播员。今年以来,生猪销售价格一路走跌,基层群众损失惨重,为何?信息不灵,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罪魁祸首。事实上,这类情况在农村并不鲜见,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地磨损着基层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村级党组织中的“秀才”,大学生村官应主动运用自身的知识,积极关注国内外的市场行情,及时发布预警信号,积极指导村民趋利避害、规避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村民真正的“主心骨”,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不辜负国家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殷切希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