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群众都叫她“马缨花书记”
时间:2011-06-01 14:42:55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起自敏,女,彝族,1976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党委书记。起自敏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马缨花书记”,在她的带领下,短短几年,宜就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干群和谐,成为永仁县当之无愧的“南大门”。如今身为该镇一把手的起自敏说,自己作为一名女性是不合格的,说起自己许多时候不能照顾女儿,她不禁潸然泪下。让起自敏感到欣慰的是,担任了5年镇党委书记,她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起自敏

  2004年底,28岁的彝族妇女起自敏就任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宜就镇党委书记,这一干就是5年。

  据说,在宜就镇,群众喜欢称起自敏为“马缨花书记”(注:马缨花,一种植物,象征幸福、吉祥),翻看她的履历,其成绩着实让人感叹:共青团永仁县委书记、2008年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县乡村党组织书记、宜就镇党委连续四年被县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

  她大刀阔斧发展农村经济、党建制度建设用于创新改革,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纯用“成功”这个词,已经很难形容起自敏的优秀。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结果,而忘了问过程。

  自学农业知识女儿也知道“种烤烟”

  “说实在话,我虽然家在农村,可长大后就走出农村读书,对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这名起初连24节气都搞不清楚的镇党委书记,提起刚到宜就镇工作时的情形,在记者面前丝毫也没有掩饰。

  搞不懂种庄稼和烤烟、蚕桑方面的知识,就只有一个字“学”。起自敏找来大量的专业书籍自学,无论逮着同事还是村民,一定要把问题弄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她逐渐自学“出师”,如今年满8岁的女儿每逢四五月雨季来临时,也懂得提醒她“妈妈你们该种烤烟了”。

  2005年9月的一天,起自敏到地苴村调研返回的途中,看到路边有群众贩卖板栗,便上前询问板栗的收成情况。群众反映因虫灾严重,板栗减产,收成不如往年。经全方位了解,她得知全镇竟然有近三分之二的板栗都遭受了同样的灾害。当年年底,起自敏找到县林业局,请求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做实地察看。经多次相邀,科技人员到当地实地指导,并对其中一个村民小组的板栗病虫害全面开展防治。就这样,板栗病虫害防治知识迅速普及全镇的村村寨寨,全镇1000多亩板栗基地得以重新改造,当年就增加产值200多万元。

  地处高寒山区的阿朵所村,历年来都是通过小中介向外销售核桃,且核桃收获后,村民没有先进的烘干技术,只能用家里的土灶烤干。“土灶火烟大,烤出来的核桃又黑又脏,根本卖不起价。”今年起,起自敏为村民争取到一个项目,在阿朵所村建立起核桃协会以及核桃粗加工厂,又联系了两台烘干设备。核桃收获后,村民可以到核桃协会的厂房里烘干核桃,再统一由村委会牵头,以高于小中介的价格将核桃销售给加工企业。

  立体产业规划三年时间经济翻倍

  宜就镇木马村委会全村只有“三姓”人,家族化严重,各家族都有“能人”,不论选中本地哪一家的人为“当家人”,另外两家都有争议。因此,木马村连续几年都未成功选出村主任和支部书记,整个村长期陷入发展慢或不发展的局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起自敏想到了从邻近村选派一位能力强、与该村“三姓”人都没有任何牵连的“局外人”来这里带领群众致富。经党委会研究确定了合适的人选后,起自敏多次主动登门求贤,最终让一名叫王富春的党员丢弃了思想包袱,到木马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以后的几年里,木马村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宜就镇气候条件的复杂程度让起自敏十分头疼:12个村委会跨越山区和半山区,最高峰大雪山海拔2284米,海拔最低的河谷地带仅有1200多米,属于典型的立体型气候。2006年9月,起自敏组织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宜就镇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最终确定山区的5个村重点发展核桃产业;半山区的5个村重点发展蚕桑和烤烟产业,并稳住板栗产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2个低热河谷村重点发展蔬菜种植业。数年后,自然条件复杂的宜就镇因地制宜,已经形成了高山核桃、半山区烤烟板栗、坝区蚕桑的立体产业结构。全镇烤烟产量从2005年的51万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81.73万公斤,产值从560万元增加到1154.9万元;蚕桑种植园产茧量由2005年的6.2吨提高到2008年的60吨;冬早蔬菜由当初的8亩发展到600亩,每年收入180万元。

  “我们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最终使党建、经济都产生了互相促进的可喜成果。”起自敏说,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党组织需要发展新党员,不仅在思想政治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将更多的科技致富先锋吸收到党组织中。宜就镇党委已经考虑将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上去。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仅要通过对基层党员的素质培训和科技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致富先锋,同时还要通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将更多已经依靠勤劳和科技致富的先进分子发展成为党员,只有这样才能让党组织永葆青春本色,真正使党组织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