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交流
“要增氧找老孔”
时间:2011-06-01 14:42:55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煜


6月5日,江阴的天是阴沉沉的,眼看着一场大雨就要袭来,气压很低,天气很闷。像这样的天儿,正是养鱼户“闹心”的时候,由于水中溶氧不足,鱼儿往往会把头浮出水面或蹦出水塘。这种天长了,最容易死鱼。但在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红豆村徐江和谢锦高的塘边,记者看见他们并不为这天气担心。原来,他们的塘里都用上了水下曝气增氧机。他们讲:“自打用上了这种设备,就再也没为鱼塘缺氧的问题犯过愁。这全得益于老孔的发明,是他的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的发明,才成就了水下曝气增氧这一革命性的养殖技术。”

  他们所说的老孔,就是江阴市庞达橡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孔才春。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江阴人,没有高学历,却有南方人的精明,更多了几分北方大汉的粗犷,高大的身躯,豪放的性格,平日里他言语不多,却勤于思考,是一位典型的说得少做得多的实干家。

  今年5月,在江苏省召开的全国渔业科技入户启动仪式上,当老孔介绍完他的水下曝气增氧技术后,当着全体与会领导、专家和养殖户们的面,他郑重地喊出:“要增氧找老孔!”当时,大家都把赞许的目光投向老孔。老孔自己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自己对养殖户的一种承诺,是为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应尽的义务,更是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在江阴祝塘镇孔西庄工业园庞达橡塑有限公司孔总的办公室一角,码放着一摞专利证书,其中一项是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发明专利,其余22项都是实用技术专利。墙上挂着江苏工业学院产学研联合基地和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铜牌。在门旁显著位置则放着一个大鱼缸,上而摆放着各种型号的PVC管和微孔多用管。一台小气泵,打开电源,随时可为来宾演示水下曝气增氧。在办公室,老孔与记者谈起自己的人生与创业。

  说老孔,其实他并不老,今年45岁。老孔,是养殖户们对他的“官称”。他3岁丧母,13岁失去了父亲,是在亲戚拉扯下,吃百家饭长大的。前些年,他惟一的哥哥也英年早逝,留给他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命运的坎坷和生活的重压,让他很早就走上了社会。他下过田,跑过小生意,做过事业单位的员工,去新疆贩过羊毛。社会的酸甜苦辣,磨练出他倔犟、永不言输的性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家乡纺织业大发展的时期,不少人发了财。“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于是他一件破大衣身上一裹,独闯新疆,游走海关边贸,在新疆往家乡贩羊毛。在新疆,老孔掘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他回到家乡转行干起了橡胶生意,而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凭借多年在橡胶行的摸爬滚打,他对各种橡胶的性能了如指掌,哪种耐油,哪种耐酸,哪种耐热,哪种耐寒;哪些胶抗老化,哪些胶用在一起会产生反应;哪些是天然橡胶,哪些是再生橡胶,老孔都门儿清。买回的几十吨废旧汽车轮胎和旧橡胶混杂在一起,他随便捡起一块,只需用打火机稍微一烧,就可分辨出是哪一类橡胶。老孔用这些废旧橡胶在国内率先搞起橡胶粉生产。磨成的橡胶粉,按一定配比配好后卖给无锡和上海,解决了他们滚筒洗衣机门和汽车窗户密封不严的问题。那时,几台小设备,费不了什么力气,每天就有近万元的进账。钱赚了不少,但毕竟生产的产品没有什么科技含量。老孔开始思索着向高科技产业进军,他洞悉着周围的每一个信息。

  2002年初,老孔在上海一家汽车厂当副总的亲戚,有一位同学从美国回来找微孔管产品,但当时国内还没有厂家生产。老孔得知此消息,便找到这位华裔美国博士,从博士那里了解到微孔管的性状和应用前景。老孔无比地兴奋,终于捕捉到了他一直在寻觅的“猎物”。从这一刻起,他便一门心思地钻入橡胶微孔管的研究试验。数年橡胶生意和胶粉生产的经验积累和对橡胶性能有超出常人的理解,对研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验进展得相当顺利,当年9月28日他就拿出了产品。随后经过几次小的调整和配方修改,纳米高分子多用管终于在老孔的刻苦钻研下研制成功。

  过去,废旧的轮胎在当地往往被用于烧砖。老百姓形象地比喻,“村边有口窑,日日不见天”。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污染了环境。而如今,老孔的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吃的“粮食”就是过去被扔进窑里的废轮胎、废橡胶。一吨废旧轮胎有95-98%可以用来加工微孔多用管。

  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与低密度聚乙烯管、PVC通气管和罗茨风机连接起来就构成完整的高效低耗、环保的水下曝气增氧系统,可以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城市河湖污染水质的处理。将微孔多用管与水源接上便可用于农业种植、荒山绿化及我国西部道路旁植被微量滴灌。

  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研制成功后,美国博士将该技术引进到美国,在美国建起了多家生产厂。但由于该项技术对工艺条件要求相当苛刻,生产时温度高了管壁焦化会影响微孔形成,入水后曝气量不足;低了管子又变脆,易折断,甚至季节变换,气温高低变化和湿度变化都会对微孔管生产产生影响,需要配方工程师经常调整配方和生产工人严格把握成型温度。目前,在美国生产的微孔多用管还达不到“庞达”的质量,因此,几家生产厂已停产,目前仅剩两家还在生产。因此,美国每年从“庞达”进口200万米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用于多个行业。

  微孔多用管在水下曝气增氧技术的应用大获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就连老孔最初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好的增氧、节能和增产效果。湖北省是“千湖之省”,近年来,水产养殖规模大,水体恶化程度也较严重,传统的叶轮增氧机增氧,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使用了新增氧技术后企业反映,在节能上,传统叶轮增氧机每5亩养殖水面通常需要一台3kw电机,平均每亩能耗0.6kw;而采用微孔多用管在水下曝气增氧只需一台2.2kw罗茨风机就可以为30亩池塘增氧,每亩平均能耗仅为0.073kw,降低能耗近90%。在增产上,养殖户普遍反映,每亩水面可以增加产量20-30%,而且出水的产品品质好,体形均匀,新鲜,生命力强。如南美白对虾,一般出水半小时就死,而用水下曝气增氧技术养出的虾出水2小时才全部死亡,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2008年,江苏大丰市白驹镇七里桥村陈荣根采用新增氧方式养南美白对虾,不仅不再死虾,而且虾成色也好,每斤比别人多卖两块钱,一茬虾就获净利30万元。今年初,他带着32位乡亲来“庞达”买新式增氧机。谈到微孔多用管水下曝气增氧的节能和增产最令老孔自豪。

  提到新增氧机的安装灵活便捷多样,同样让老孔兴奋不已。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一台4吨的卡车只能运输4台套,而水下增氧设备可以运输10多台套到20台套。传统的增氧金属浮筒在水里,特别是在海水中很容易被腐蚀,而且维修起来,通常要送回厂家,不仅费工费时,还很麻烦。而水下增氧机由于水下部分是PVC管和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耐腐蚀,在岸上工作的罗茨电机环境大大改善,不易损坏,既使维修更换也非常简便,一个大的水产养殖场只需备一两台罗茨风机周转即可。水下曝气增氧设备可根据养殖品种、密度、水深、塘型不同,采用不同的安装模式,因此造价也有所不同。如南美白对虾的习性是喜欢在岸边,因此,水塘中央就可少安甚至不安多用管,就可大大降低成本费用。去年,唐山一家养殖企业为节日市场屯鱼,每亩塘屯了6000多斤鱼,适当增加了微孔管,鱼全部鲜活,在节日市场上抄了个好价钱。青鱼喜底,草鱼居中,鲢鱼在上,所以微孔管分布密度也不同,孔径、管壁厚薄也有所区别。最早使用水下微孔管增氧的徐江和谢锦高,第一批设备已使用了4年多,现在还在正常使用,他们讲目前效果还挺好,还可用几年。

  微孔多用管研制虽顺利,但转化却并不轻松。最初推广,群众对传统增氧方式不肯轻易放弃,甚至怀疑橡胶微孔管会污染水质,老孔在上海化工权威检测部门对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做了多项检验,全部数据证明了多用管的安全性。老孔押下资金,承诺出问题包赔养殖户全部损失。如今,养殖户再也不担心了,因为他们在这个项目上得到了太多的实惠。老孔坦言,对于这样一项对国家和养殖场和养殖户有百利的项目,靠自己在市场上单枪匹马地打拚,仍然十分困难,需要国家和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扶持。去年起,国家、江苏省予以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使水下曝气增氧技术的推广步伐明显提速。今年项目推广得轰轰烈烈,先后有近百个单位、企业以及络绎不绝的个人前来参观。

  纳米高分子微孔多用管水下曝气增氧技术的广泛应用,就老孔而言,真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好项目。或许正是基于这一点,老孔才敢当众承诺:“要增氧找老孔”。增氧,老孔,水产养殖真应该让一个“老孔”变成万万千千的条条“微孔”,植入水下,那么我国水产养殖业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