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中,遇到常青镇土山村支部书记薛桂如,他喜滋滋地告诉我们,去年底创办的千亩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已经有产出了,首批成熟的西瓜供不应求,土山村依靠设施农业告别了“靠天收”。在薛桂如的介绍下,我们萌发了去园区看看的想法,一路上,他高兴地谈起了他的千亩西瓜……
艰辛造就成功
在土山村,一眼望去,钢架大棚整齐地竖立在田中,西瓜棚旁的马路上停了十多辆等待装瓜的卡车,薛桂如得意地指着车牌号对我们说:“这是山东的车,这是浙江的车,这是安徽的车,我们的瓜很畅销。”确实,西瓜生意很火爆,但回想起创业初期的情景,他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薛桂如告诉我们,项目的引进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镇党委组织的一次外出参观高效农业的活动中,他结识了东台市唐洋镇的西瓜投资商郭建宇,因为一个缺种植技术、一个缺土地资金,所以两个人聊得很投缘,互相留下了联系电话。郭建宇告诉薛桂如,土山村最适合种植西瓜,因为土山有区位优势,土地连片,水系畅通,两人当场决定一起种瓜。
薛桂如大胆投入,自己贷款150万入股,给村民们吃了一个定心丸。他先后流转土山村9个组354户1062亩土地,一期建设582亩,总投资800万元。项目建有钢架大棚672座,铺设喷灌管6800米,架设电力设施4080米,修建防渗渠3200米,砂石路2750米。
种瓜也要讲创新
规模化种植西瓜,光靠经验是不行的,一定要依靠科学,学会农业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才能提高种植效益。半年来,薛桂如多次到市农业部门学艺、取经。薛桂如在自己的大棚里种植了新品种,引进优质早春红玉西瓜系列品种,采用地热线育苗,生产礼品型西瓜,有青皮红瓤和花皮黄瓤。薛桂如说,单个瓜重可以达到4斤,单产可达6000公斤。西瓜4月底5月初上市,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大型连锁超市,亩产值1.5万元左右。西瓜收获后种植早秋蔬菜,亩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预计年亩纯收入可超过2万元。
技术更新后,土山的瓜更甜了,更脆了。本地的、外地的客商都抢着买,有的一等就是好几天。有的客人甚至愿意提高价格,争着拿瓜。
领瓜农共致富
薛桂如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之后,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年轻人出去打工,或者自己创业,年老的到园区工作。如果夫妻两人种五亩地,土地流转后,可以常年出去打工,一年可赚到15000元。父母等剩余劳力,可以到西瓜大棚打工,一天30元,一年至少能赚到6000元。19组的钱俊祥高兴地告诉我们,土地流转后,他家的收入高了很多,人也轻松了。钱俊祥说,现在有镇党委撑腰,风险政府承担,失去土地之后,我们一点都不担心。现在老百姓热情高涨,邻村的村民也希望把土地流转出来种西瓜。2组的秦魁林称,只要把土地流转出去,哪怕租金低一点,他都愿意。
“一个示范点,带动一大片”。薛桂如引导和带动村民种植西瓜致富,使当地的农业走上了规模化、高效化之路。薛桂如告诉我们,他将在两年内实现大棚全覆盖,三年内做到无粮村。临别前,他表示,将按照市委提出的“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发展农村、市场化富裕农民、文明化打造城乡”的总体思路,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促进了农业农村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如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