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乡村,一片丰收的喜悦,这对研究黑小麦培育的普通农民郭玉宝来说,喜悦之余更多了一份期待:再过几天,自己潜心培育的百亩黑小麦示范区就可以集中收割了。郭玉宝说,今年的黑小麦颗粒不仅黑,而且饱满,品质又提高了。
郭玉宝今年46岁,是曹县青河办事处李楼寨行政村村民,他普通而不平凡,是曹县十里八乡有名的黑小麦培育专家,2008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的称号。初见郭玉宝,是在6月初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天,在一片麦田里,地里的村民都被淋回了家,只有郭玉宝浑然不觉地趴在麦穗上研究着什么。直到记者撑着伞走近了他,他才起身,一脸憨厚的笑。研究黑小麦达到这种忘我的境地,对郭玉宝来说是家常便饭。
1983年,郭玉宝高中毕业考入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学专业,之后从事过农业技术推广、虫情测报,还曾奔赴海南岛完成抗虫棉的繁育任务。1998年,郭玉宝从报刊上了解到黑小麦营养价值高,他便一心想着引进、种植。2000年,在县政府棉花办工作的郭玉宝决定辞职创业,专心种植黑小麦。郭玉宝从郑州引进了黑小麦品种“漯珍一号”,可一经种植,虽说籽粒黑,但产量低、抗病抗倒伏能力也差。他便尝试着用黑小麦和白小麦品种杂交,逐渐选育出产量高、抗倒抗病能力强的黑小麦新品系。在不停地交叉接种选育过程中,摆弄一个穗郭玉宝就要跪在地下倒腾一两个小时;播种时也要区分不同品系一粒粒点播,费时又费力。他的妻子抱怨道:“别人都忙着收割,他却忙杂交忙培育,又见不到效益。”曾经有一次,郭玉宝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妻子来帮忙,光准备工作都做了两个多小时,正打算点播时,天下起雨来,妻子认为他是白费功夫,和他吵了起来,最后气恼离去。郭玉宝也来了犟劲,一人在地里点播,一干就是一天,连中午饭也没顾上吃,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为了寻求突破,2005年4月的一天,郭玉宝从实验田中刨出自己辛勤选育的、不同品系的黑小麦青苗,怀揣孩子打工挣来的1800多块钱,赶赴山西农科院,拜访“黑小麦之父”孙善澄教授。当皮肤被晒得黝黑、眼眸里充满着真诚的郭玉宝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孙善澄面前时,白发苍苍的教授怔住了,他没想到这个之前曾多次给自己打过电话求教的农民竟然坚持了下来,而且还搞出了些名堂!便夸赞道,“没想到你这么敢冒险,这么有胆量!要知道培育黑小麦是件很难的事,不少人倾家荡产也没成功。就连我这专业搞科研的,从1964年开始尝试进行黑小麦的选育,至今也不过培育成了三个品种。”老教授仔细研究了郭玉宝带来的每株青苗,赞不绝口,并就如何选种、和什么样的白小麦品种杂交等问题予以指点,还破例赠送给他一种自己培育出的黑小麦材料,郭玉宝如获至宝。
从山西回到曹县,郭玉宝的干劲更足了,往麦田中一扎就是一天。2006年,引进多个黑小麦材料,和十余种优质白小麦品种杂交,先后选育出了黑粒、矮杆、抗倒、抗病、大穗的黑小麦品系20余个以及100多个黑小麦材料。如今的他,承担着试验、示范、培育黑小麦的三重任务,不但拥有三亩核心实验区,专门进行杂交组合,还有15亩实验区,用来高代繁育,所租赁的100亩示范区进行示范户的推广种植,从播种到收获,郭玉宝提供各项技术支持。与此同时,郭玉宝还尝试着用自己培育种植的黑小麦与食品企业合作开发了富硒面粉、多营养挂面,多元素鸡蛋、减肥糕点,黑色麦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
郭玉宝说:“我搞黑小麦培育将近10年,也培育出了黑小麦品系,但我的目标是培育出超级黑小麦品种,即抗病抗倒超级、产量超级、内在矿物质等营养含量超级、种植成本超级低。”郭玉宝以自己的执著和智慧,开垦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沃土。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