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义要来咱村讲课了!”3月16日,听说“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要来村里进行现场指导,日照经济开发区奎山街道孔家湖子村的村民们欢呼雀跃。
孔家湖子村地理位置优越,北靠日东高速公路零点收费处,东临204国道,距市区3公里,距日照港15公里。全村现有人
口1300人,土地1000余亩。村里有着良好的蔬菜种植传统,但由于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始终上不去。
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实现农产品上台阶,上规模,一直是孔家湖子村村民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在村支书陈国锋的努力争取下,即将成为现实。日照(乐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已落户该村,一期将建成700亩蔬菜大棚种植区,培育黄瓜、辣椒等无公害绿色蔬菜。
中午11点,车缓缓驶进了孔家湖子村。王乐义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上绽满亲切的笑容,一下车就要求先到基地看看。
王乐义(右)在向外国客商介绍三元朱村种植的佛手瓜。记者朱峥摄
站在日照(乐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规划效果图前,王乐义详细询问了基地建设进程,得知部分村民想发展大棚增收,但又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存有顾虑时,他当即表示:“下午我和父老乡亲们交流交流。”
讲座定于下午3点开始,不到1点,闻讯而来的村民已经把会议室挤了个满满当当。几十位村民干脆搬来椅子,坐在窗外听。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靠着勤劳、智慧、胆识,创造了“绿色奇迹”——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掀起了一场以种植大棚蔬菜为标志的“白色浪潮”,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为亿万农民实现了致富梦想,被称为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来自潍坊三元朱村的“菜王”王乐义将自己数十年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历程娓娓述来,像是在讲述一个传奇。
“科学技术是让农民增收的最好方式。”“给乡亲们闯条路、带个头,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老少爷们过好日子。”“把好的技术员派到全国各地,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农民。”……质朴的话语、亲切的谈吐,不时地赢得村民们的阵阵掌声。
“王书记,您讲得真好,俺们听了心里也亮堂了不少。不过咱村的老百姓是头一次搞这个大棚,老少爷们最担心的主要是技术问题,您能经常来指导不?”坐在头一排的村民陈淑青第一个提出问题。
“技术问题我们包下来了!”王乐义认真地给村民们分析:从天气预报来看,日照每天的气温与潍坊平均相差3摄氏度,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比潍坊要好。我们将派最好的技术员来进行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只要严格按标准建设大棚,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老百姓一定能实实在在地赚到钱。
“王书记,我最关心种子和销售问题。能不能给我们提供市场上最好的蔬菜种子,以保证种出来的菜能够卖得好?”村民魏本全已经在室外听了一个多小时,他也忍不住从窗子里探进头开始提问。
“种子问题完全不用担心。”王乐义说,在国外,黄瓜当水果吃,西红柿切片拌色拉吃。我们对国际市场已经了如指掌,引进了针对东南亚市场的无刺黄瓜、针对俄罗斯市场的果肉型西红柿等各种品种。什么品种好卖?应该说,只要适应市场需求,种得越多越好卖,形成规模才能出效益。
“日照和寿光距离并不远,只有3小时的车程,请各位父老乡亲特别是想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的乡亲有时间到寿光看看。让我们多联系,多交流,多进行技术沟通。说一句真心话,希望三元朱村和孔家湖子村成为关系密切的友好村!”临行前,王乐义向在坐的100多位村民真诚地发出了邀请。
据悉,2009年,三元朱村计划依托“乐义”牌蔬菜商标,在全国各大城市郊区筹建100家(乐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位于孔家湖子村的日照(乐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已成为其中之一。
孔家湖子村支书陈国锋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经完成700亩土地整体流转,8月底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年底绿色无公害蔬菜即可上市。基地建成后,3—5年将辐射带动周边20余村的万亩绿色蔬菜生产。一幅现代农业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