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想在别人前 干在实在处
时间:2009-10-29 13:50:1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常年穿一双旧皮鞋,和时下一些新型村官相比,给人的感觉似乎很“赶不上趟 ”。姚素文当了36年村支书,在他带领下,一个破烂穷苦的特困村——龙游县模环乡姚西塘村变成了市级小康示范村。
  
   外表赶不上趟,想法却在别人前   “当村支书到现在,每天放在心上的就是如何让村民日子过得舒坦点。”姚素 文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掀起热潮时,姚素文买来一些桔苗,分给农户,鼓 励村民种柑桔发家致富。可种在100余亩荒山上的柑桔分到各家,加之没有技术、 经验,卖不起好价格。修路、铺渠等,村集体也拿不出钱来。
  姚素文感到了压力: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村民致富无望,村里的正常运转都不 能维持。
  “不如把桔林收回村里,由村里统一集中外包!”1987年,在村两委一次会议 上,姚素文提出了大胆想法,遭到与会人员的反对:上面的政策要求“山要分到尖 ,田要分到边”,群众单干正有了积极性,我们却要把土地收回,这不两头都顶上 了吗?
  姚素文找到了乡领导。对这样敏感的政策问题,乡领导没表态。
  回村第二天,姚素文再次召集村里党员干部开会,激烈的争论后,确定由村里 收回桔林,向外统一承包,前3年不收承包费。
  “整整花了1个月,才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姚素文笑着说,多亏村里大 伙相信他,要不当时到上面一闹,这事肯定黄了。
  桔林的回收返包,为姚西塘村发展掘到了第一桶金。“收回后,桔林统一承包 给一些有经验、有技术的村民,第三年桔林就大变样。”对此,村民姚国良深有体 会,“现在村民每年柑桔收入平均有5600余元,村里也能收到7万元/年的承包费, 靠这,我们村早在五六年前就铺上了水泥路。”
  (村民吴建明:收回桔林,当时从上到下都很不理解,3年过后,大家信服了 ,还是姚素文看得远。现在,他跟村里年轻人交流,总说自己最怕思想跟不上,多 年来,他养成了自觉学政策、学文件的好习惯。)
  
   大方聚财,抠门节支   在姚西塘村采访时,关于姚素文“大方”、“抠门”的话题总是不绝于耳。
  “正是姚素文的‘大方’,才把我们‘抢’到姚西塘村的。”落户姚西塘村的 模环乡一建材企业主相告,1993年,他们企业改制后,决定搬迁到外地,后来老姚 来了,死活把他们拉到姚西塘,说去看看地方。“去了之后,我们才知道他是有备 而来的,他指着一块地承诺:3年内土地无偿使用,但有个条件,招工必须要招姚
西塘村的。这种‘诱惑’在10多年前是不多见的,最后,我们就把厂搬到了姚西塘 村,现在村里有近30个村民在我们这里就业,平均年工资1万元,我们每年还要给
里4.8万元的土地租金。”
  可就是这个在企业主看来很“大方”的村支书,有时候却又“抠门”得不得了 。2000年7月,经过讨论,姚西塘村决定以后村民到村里池塘灌溉用水及农用生产 用电要收钱了。
  “老祖宗留下的池塘,老天爷下的雨,村里要卖钱?!”村民一片质疑声。
  这项措施实行一个月,村民们突然发现,村里的水电资源好像比往年要充沛了 。“以往姚西塘村每年到铜山源水库买水至少要花1万元,干旱严重一点得花2万元 ,农业生产年用电要花1.4万元。”姚素文相告,实行“卖水卖电”后,村里当年 没有到铜山源水库买水,即使前两年这样的大旱年份也没缺水,农用生产电费也从1.4万元/年降到4000元/年,每年为村里节约近2万元。 
 “卖水卖电只是一种象征性收费,全村加起来一年不过千把块,但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了村民对水电资源的节约意识。”模环乡驻村干部徐志宏表示。
  (村委会主任姚欢荣:我是去年刚当选村主任的,可老姚在我面前从不摆老资格,也不会压制年轻人,这些年村里发展了不少年轻党员。工作上,他什么事情都很大度、放手,但是涉及到原则的问题却很“抠”,一步也不让。)    治乱、治脏、治差,三修村规划   从独轮车不能进村,到手扶拖拉机能随意进出,再到汽车能直达每户门口,姚素文和他的村民们整整用了36年。
  “包干到户之前,村里有句顺口溜:小小姚西塘,十年九年荒。茅屋排成行,光棍结成帮。”姚素文相告,当时农户建房随意性大,村里弄堂小道连独轮车都推不过去,窄的地方连稻草都挑不进去。
  包干到户时,姚素文自行作出了第一个“土规划”——能让手扶拖拉机随意进出村庄。“当时,村里召集村民代表和党员开了会,对全村农户今后建房进行预测,最后决定留下10亩公益性用地供今后建房用。”姚素文说,凡需建房的农户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土地调整和平整、统一青苗费补偿,老房子拆迁后的土地归村集体所有,让整个村庄布局有致,户与户之间也不会产生纠纷。
  就这样,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全村人的努力,姚西塘村铺上了两条可行拖拉机的砂石路。
  1997年,“土规划”碰到了新问题。村里在外做生意的村民私家车开回来,横竖进不了村庄。“这让我们这些原来定规划的党员干部感到很尴尬。”姚素文说,当年过完春节,他就和村两委干部跑到县里请规划部门的专家,对全村进行整体性设计规划。
  此番新规划,不仅把村道拓宽为可容汽车进出,还接受专家们建议,对新建房屋的外观也进行统一设计,甚至连农户家里打个院子都被纳入统一规划中。
  “前后村里总共投下近60万元,到2004年,整个村庄形成了一纵七横的格局。”姚欢荣介绍,眼下,大小汽车能通家家户户。
  去年“五一”时,村里邀请外出工作返乡人员回村团聚,不少人提出,现在城里小区都讲究景观指数,我们村有独特的古水塘、古樟树、古祠堂,何不规划起来为村庄配套景观?
  建议很快得到采纳。“第二天,我们请来规划部门专家,对村里规划进行第三次调整。”姚素文说,眼下,村里绿化带、景观带都已在具体规划实施。“随着生活的宽裕,我们的规划还会不断地更新完善,我们姚西塘村也将变得更美!”
  (龙游县驻姚西塘村指导员封萌:在姚西塘村近1年,老姚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肯干、有魄力、有眼光,他认准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干下去、干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