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科技支书”——王有民
时间:2009-10-29 13:50:2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城固县三合乡龙王庙村近年来先后23次荣获省、市、县文明村、小康村等称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70元,名列汉中市前茅。谈起龙王庙村由落后变先进的经历,村里人总要称赞一番他们村的党总支书记王有民,使人了解到他除了有上级党政部门授予的的众多荣誉外,还在群众中享有这样一个美誉——“科技支书”。 双管齐下改造低洼湿田

1983年,龙王庙村的党员和群众把不到30岁的王有民推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在群众的掌声中,在“施政纲领”中提出了“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大伙纷纷问如何科技兴村时,他有板有眼地给党员群众作了说明。
  王有民提出“科技兴村”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是根据村情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龙王庙村地处汉江南岸,地势低洼,全村仅有的2200亩土地全部属于低洼湿田,十年九涝,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因而受穷,当时全村一半以上农民还住着草房。王有民决心踢开低洼湿田这一拦路虎,他在低洼湿田里搞科研、做试验,10次、20次、30次,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探索出了“开深渠和埋带孔水泥管道排余水”的双管齐下改造低洼湿田的方法。当年冬天农闲季节,龙王庙村打响了“降龙王改造低洼湿田”的大会战。被低洼湿田害苦的农民,激发出空前干劲。全村日上劳近3000人,苦战三个月,投劳24.6万个,纵横开挖深水渠2.8万多米,埋带孔水泥管道1.2万米,砌“U”型渠1万余米,使全村所有低洼湿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双高”田,第二年粮食翻了一番多,总产达到198万公斤,是改造前的2.5倍,人均有粮450公斤,一跃翻越温饱线。 示范引导推动“白色革命”   龙王庙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只有土地高产出,才有农民高收入。然而,多年来农民被“增产不增收”困扰,大米卖不到好价钱,白菜卖不出去只好喂猪,农民解决温饱后带来的短暂喜悦被增收难的唉声叹气所代替。王有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忙把调整农业结构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结合外出考察得来的经验,决定挖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潜力,大量种植大棚蔬菜,让龙王庙村的蔬菜生产形成特色产业。
  王有民在全县率先成立起蔬菜协会,随后又与省、市蔬菜科研部门联系,争取把龙王庙村列入了省、市蔬菜科研部门的试验点。蔬菜生产中遇到自己攻不破的难题,或者遇到急性病虫害,他就直接请教省、市蔬菜科研部门,使龙王庙的科技兴农热潮始终不衰。
  为了走在大棚菜技术的前列,王有民约上村主任,自费到全国大棚蔬菜生产的先进地区——山东寿光、北京密云、四川成都参观取经;为了提高当地大棚蔬菜的产量和产值,他白天进棚劳动,晚上钻研高产丰产知识,终于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生产作务的大棚蔬菜新技术。他把一整套技术整理汇编成小册子,自费印刷3000册分发给村民,指导群众生产。当群众对新技术有疑虑时,他召开村党总支会,商量决定不搞强迫命令,号召党员干部先种示范田。党员干部掌握作务新技术后,当年种植的170亩大棚蔬菜的产值是老种植方式的3至5倍。群众看得眼馋,不等党员干部再动员就干起来了。王有民又在全村实施“1+10”工程,即1名党员干部负责10户群众的大棚蔬菜科学种植技术传、帮、带,使全村所有劳动力均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实用新技术,第二年龙王庙村的精细菜在汉中打响了牌子。如今,龙王庙村的蔬菜已销往华北、华中、西北等20个省、市、自治区,干鲜蔬菜还出口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个别国家。 呕心沥血打造药材专业村   龙王庙村还是生产优质药材的风水宝地,当地种植药材有悠久历史。在王有民带领下,龙王庙村的这块传统牌子得到了发扬光大。在推动龙王庙村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不断上新台阶中,王有民付出的艰辛群众至今仍记忆犹新:农民发展药材缺资金,他就与信用社联系,协调贷款扶持,先后争取启动资金380万元;农民种植药材遇到技术难题,他与杨凌农科单位和市、县有关部门联系,请来专家教授指导、培训、办学习班,仅去年就举办药材生产讲座70次,培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1200人;农民药材种植多了,深加工成了问题,他翻山越岭,历尽艰辛,走遍四面八方路,招商引资创办加工企业。为了使外地一户企业落户龙王庙村,他在该企业的门前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不厌其烦地说服感化该企业。三个月后他终于感动了该企业老板,使该企业成功落户龙王庙。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两年来他成功引进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企业2户,100万元以上企业4户,有效解决了药材深加工问题,形成了药材“产业链”,增加了药材下游产品,初显出循环经济模式,使本村药材产业形成了气候。
  今春龙王庙村的成品药材已挺进北京市场,还有5户农民与北京有关制药企业签订了干鲜天麻、百合、乌药等供货合同。药材架起致富桥,该村已涌现出“元胡大王”、“百合大款”、“乌药能手”和“天麻状元”等132个药材生产、加工冒尖致富户,26个党员药材种植、加工示范先进大户,龙王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专业村”。现在,80%的农户靠科技致富建起了楼房,青壮年大都用上了手机,有的农户还购买了小汽车。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