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和他的32个笔记本
时间:2009-10-29 13:50:2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在王龙简朴、狭小而略显零乱的办公室里,一摞摞工作笔记本摆放得整整齐齐。
  41岁的王龙是三原县西阳镇的党委书记。他有记录学习、工作情况的良好习惯,将他每天的下乡调研、安排工作、检查落实和读书心得及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情况都一一记录下来。在乡镇当书记5年,他的笔记本已写了32本,按时间编号摆放在他的案头,以供随时翻看。 (一) 8月12日,记者在三原县采访时遇见了王龙。他的谈吐,他的思维,他的见识,都使他与许多乡镇党委书记有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他每天记录工作、学习情况的笔记本就比其他的乡镇干部要多、要厚。
  王龙说,这是他乡镇工作的一笔巨大财富,闲暇时他会翻看这些笔记本,反思自己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有哪些教训应当吸取,哪些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哪些困难群众的生活还没有安排好。笔记本中的事件、人物一直牵挂着他的心。
  5年前的8月,王龙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调到县高渠乡担任乡党委书记,当时乡上财政情况很不好,干部和教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王龙就卖掉乡上惟一的桑塔纳小轿车,给教师发了工资,他和新任的乡长则骑着自行车往村里跑。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将全乡22个村、74个村民小组跑了好几遍,认识了很多农民朋友,对各个村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并提出了全乡和各村的经济发展思路。这些内容都记录在他的工作笔记本里。
  翻看着王龙的笔记本,让人感到一种厚重的责任。2000年9月28日,王龙在他的笔记本里写道:要下茬立势,扑下身子去干工作,乡上所成立的几个工作队要狠抓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根据群众的需要开展乡村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王龙到高渠乡经过广泛调研证论,根据全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兴企、兴牧、优果、优菜”的工作思路。王龙在笔记本里写到,高渠乡临近县城,紧靠公路,能够发展现代工业,无工就不能致富。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乡上在周肖一带依托陕西正大公司兴建工业小区,在申家兴办以钢管和钢铁制品为主的工业小区。这两个工业小区倾注了王龙许多心血,现在已经入驻企业16家,颇具规模,目前合并成为三原县的一个重要工业园。 (二) 王龙在他的笔记本里多次提到了丁留村。该村在张大庆等人的带动下,开始发展大棚肉鸡,王龙一次又一次到村里去,与村干部和群众商讨如何扩大规模,现场解决发展棚鸡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把脉市场,分析行情。短短几年时间,全乡的肉鸡大棚由最初丁留村的3棚发展到了80多棚,每棚每拨儿出栏5000只肉鸡,一年能出栏6拨儿,全年能够向西安等市场供应优质肉鸡200多万只,利润十分可观。村上张大庆等人提起王龙,都夸他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
  高渠乡的西鉴、西秦两村有种植鲜桃的历史,效益虽好,但规模较小,群众害怕树栽多了果子卖不出去。王龙又带领群众跑市场,搞调研,反复督促乡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购买优质苗木,后来他从上面争取资金,发展大户育苗,给群众免费发放移栽。现在这两个村鲜桃已经由200多亩发展到3000多亩,形成早、中、晚熟多个品种,每年的鲜桃从5月一直卖到9月。
  王龙在他的笔记本里记录了全乡各个村“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形成的全过程。
  王龙的笔记本里写道:高渠乡紧靠西铜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运输快捷,应当利用优势发展高效农业。现在,全乡22000亩耕地里就发展大棚芹菜、地膜洋葱等各类蔬菜5000多亩,高效农业已成为高渠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笔记本里,王龙最多的记录是如何提高乡机关干部的素质,如何改变工作作风,如何落实工作任务。他带领乡村干部努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从水、电、路等方面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年间全乡绝大多数村庄的生活、生产道路都进行了硬化,下雨下雪泥泞难行的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善,柏油路、水泥路、砂石路与省道、县道相连,农民脚不带泥可以将农副产品运送到城镇,全乡硬化路面超过10公里。 (三) 了解民情、关注民生,是王龙笔记本里的又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8月,连阴雨使汤东村李旺民的两间厦房坍塌。60多岁的李旺民家境贫寒,他与身有残疾的老伴艰难度日,面对房塌的惨状,老人老泪纵横。王龙在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安慰老人,并在现场召开了资金协调会,决定由县、乡民政部门为老人重新修盖房子。王龙写道,群众的疾苦,当干部的就应当关心,只要干部有良知,有责任心,就完全可以给群众办实事,尤其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上,不能有任何功利色彩。
  王龙在高渠乡工作了5年时间,2005年2月调到西阳镇担任党委书记。在高渠乡的5年期间,王龙点点滴滴共写了28个笔记本,在西阳镇的半年时间内,王龙又写了4个笔记本。这总共32个笔记本记忆着王龙乡镇工作的历史,记载着王龙所钟爱的事业,记录了王龙所帮助过的贫困群众的名字。
  西阳镇李春城的名字在王龙的新笔记本里出现过多次。72岁的李春城曾连续多年担任村上干部,是西阳镇很有名气的老支书,八年前,他患病偏瘫,生活非常困难,王龙在上任后的半年内,曾6次去看望。
他在笔记本里写到,李春城作为老支书,为村里的发展出过大力,有过贡献,现在他老了,病了,党组织不应当忘记他。他召开乡党委会议,决定每月给李春城补助200元。但5个月后这位老支书就病逝了,王龙带领镇上干部赶到李春城家里,专门为这位老支书召开了追悼会。王龙在追悼会的即席讲话让闻讯赶来的各村干部和农村普通党员深受感动。
  西阳镇有个14岁的男孩朱博,两岁时父亲被电打死,母亲改嫁离家,祖母和他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凄苦,全靠在村头家门口摆一个杂货摊子维持生计。但是在拓修关中环线时,他家的房子被列为拆除对象,老太太想,如果房子被拆,就无法再摆摊经营,生活就会陷入困顿。王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为老太太做工作,决定在原有搬迁费的基础上,再为老太太增加1500元,并在镇上为老太太寻找一间门面房,让其继续摆摊经营,每月30元的房租费由镇政府承担,直至老人颐养天年,朱博则继续上学,学费由学校减免。
  对此事,王龙在笔记本里写道:群众的许多上访问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当初的工作做得更实一些,更细一点,再加上换位思考,问题就能得到圆满解决,基层干部的职责就是要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 (四) 王龙说,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热,不管工作有多忙,不管身体有多累,每天晚上11点以后,他都要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记录,包括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也包括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也包括对明天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他说,这样做有利于总结基层工作的经验,提高机关管理的水平,同时也能时刻督促自己工作落实了没有,村组的困难群众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翻阅着王龙的32个笔记本,那卷曲的封皮、泛黄的纸张,承载了王龙太多的情感:对他的岗位职责、对他的发展思路、对他的乡下群众……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