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村官”何喜光
时间:2009-10-29 13:50:3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2004年8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了饶平县钱东镇上浮山村,在听完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喜光的汇报后说:“这些年,你们也从农业向工业转变,说明你们村干部的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你还是见过世面,情况很熟,所以我应该表扬你,真不错,不拿稿子,不拿本子,条条有理,头头是道,真不错。”
   张德江书记之所以赞扬何喜光,正是针对目前一些基层干部素质太差,目光短浅,导致经济抓不上去,党组织涣散的情况。他对何喜光的肯定,正说明了一个村能不能把事情做好,班长的素质是多么重要。
   当张德江书记问到吸收党员情况时,何喜光如实回答,今年吸收了几个,而去年没有。张德江书记追问,为什么没有?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按规定,每年应吸收新党员,怎么可以空白呢?何喜光说,我们不盲目追求指标,而是成熟一个吸收一个。张德江书记最后说,这种做法我赞成。何喜光正是以他的务实精神得到省委书记的连声表扬。这些年来,何喜光在当地成为村一级干部的代表人物,并非徒有虚名,上浮山村的每一个变化都倾注了他的智慧和心血。
   1983年,刚从部队退伍的何喜光很快下海经商,这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还是一件新鲜事,他走南闯北做买卖,当他生意做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老支书找上门来了。老支书的意思要他回到村里来,作为村干部培养对象。老支书认为他是一个很不错的苗子,考虑到村的未来,老支书不得不下这一着棋。然而,这对已做了10年生意的何喜光来说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到村委来必然要牺牲自己一些利益,丧失做生意的良机。而对于家乡的发展, 自己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个人和村的利益的天平上,他最后还是把砝码加在村的这一边。
   上浮山村地处落后地区,是国道沿线上的一个只有3500多人的小乡村,虽然有不错的交通条件,但经济基础差,想发展还真不是容易的事。何喜光最初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他说:“我既然回来了,就要干点事。上浮山人富起来,一代比一代强,我也就尽了一点责任。”他开始跑村闯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要想富,就要闯出一条生路,不能世世代代只种几亩地,要敢于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大胆走办厂经商之路。他以他自身的经历引导了不少有潜力的村民大胆创业,出现了一批村里先富起来的人,小村庄的从商意识慢慢形成了风气。在上浮山村,你已经很难统计出村民所从事的经营种类有多少。只要有钱赚,就会有人往那个方面去做。
   上浮山人原本是有从商的传统的,从“打铁围”、“猪仔场”、“林围”这些地名就能看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多么活跃的集市,只要在观念上注入一些元素,这种商业细胞就会很快激活起来。何喜光说,让上浮山富起来,村委的首要任务就要做好这些工作。
   2002年,何喜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着手制订村的发展规划,把全村分为生活区、商贸区和工业区三部分,营造招商引资的环境。何喜光对大家说,像上浮山这样的小村庄,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能否取得招商效果,除了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他在村民中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主题活动,让每个村民明白外来的投资者都是上浮山经济发展的力量这个道理。善待外来投资者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何喜光在招商上亲力亲为,以他的真诚和高效打动了外商,有一家生产饲料的外资企业来到上浮山附近考察,何喜光听说老板是他同学的亲戚,他立即找到他这位老同学,与外商取得联系。两天后,签下了协议。他仅用5天的时间就与涉及征地的40多户农户完成协商理赔工作。这个项目从洽谈到投产,也只有半年时间。后来这位老板告诉何喜光,那天他独自来到上浮山,一位正在浇菜的农民问他是不是想来办厂,并说,村干部很支持,来这里办厂没有错。他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没有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很难使招商引资得以顺利进行,没有何喜光这样的村官,上浮山村的招商引资也不可能迅猛发展。到目前,小小的山村已有133家企业,外资企业6家,村民兴办的茶叶加工、食品、印刷、化工等民营企业130家,全村有 2400多人从事各种加工业,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工业小区的工业用地已全部用完。上浮山进入了历史上经济最为活跃的时期。
   一个“村官”在村民中的权威不是靠霸道的行为得来,而是看你是不是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依法治人,依理服人。何喜光这样对人说。去年,在上浮山落户的一家公司想扩大10亩生产用地,找何喜光商谈,要求马上签合同。何喜光说,这怎么可能,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必须经过村两委集体研究后才能确定,企业想发展,村民也想发展。外商老板开始有些不快,后来终于释然。村两委召开会议研究此事后,随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表决通过。只有半天时间,外商企业扩大用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外商对这样的效率表示惊叹,主动提出对农户的赔偿标准。
   何喜光认为,村的经济发展了,群众是既得利益者,这一点不能忽视,村民最终得不到好处,就会出乱子。一直以来,上浮山的大事小事都由村两委认真研究然后作出决定,有关村的福利事业,还有较为敏感的二期土地承包,村委都征求在外人员,老支书以及村民意见,然后在村民代表大会纪要中作出决策。一个小小的乡村治理得井然有序,有赖于这样有着高素质的好村官。
   何喜光为潮州市人大代表,他没有忘记这个身份,每一次人大代表会议涉及到“三农”问题,他都要发言。这些年来,他以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对当前农村问题作出了思考,他认为有责任把各种新出现矛盾上传,以得到上级的重视。他所关注的农村稳定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农民减负实质性问题,企业科技含量低问题,保护外资企业问题,无不说到了点子上,而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何喜光传达的是农村基层的真实声音,而这些正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信息。一个合格的村官不但可以带好一个村,还可能给许多决策提供经验支持。这是一个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的神圣职责。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