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村官李连成
时间:2009-10-29 13:50: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西辛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远近闻名的富裕村,600多口人的小村庄,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秸杆气,村民用水、用电、看病吃药不化钱,孩子上学全免费,可以说是衣食无忧,日子比密还甜。但是过着小康生活的西辛庄村民心里却有三怕,怕什么呢?80岁的老人李双庆说:“怕连成得病,怕连成不干,怕连成调走,俺就没有这个好村官啦!”老人说的这个“好村官”就是西辛庄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几年来,他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西辛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的一天,记者来到西辛庄,见到了这个村官,站在面前的李连成是一个50多岁的农家汉子,又黑又瘦,貌不出众,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却透着中原农民特有的精明和干练。
  李连成说:“干啥的人有啥瘾,吸烟的人有烟瘾,喝酒的人有酒瘾,我当支部书记,我有发展瘾。邓小平老人家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你不发展你就不会富。”的确,从个人致富到带领群众致富,从特色农业到乡镇企业,从低效益企业到高附加值企业,李连成的眼光总是比别人看得远、看得准。西辛庄村曾经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小村子,白茫茫的盐碱地,只长茅草不打粮,村民祖祖辈辈守着这块贫瘠的土地,过着比周围村庄更穷的日子。1983年,头脑灵活、善于思考的李连成看准蔬菜市场的大好前景,率先搞起了大棚菜种植,他起早贪黑,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凉水,困了就睡在地头,这样没明没夜地一干就是9年,净赚了几十万,当时在濮阳县已是首屈一指的富户。1991年8月,40岁的李连成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看着生活依然贫困的乡亲,看着人心涣散的村委班子,李连成暗下决心:自己富不算啥本事,全村富了才算本事。
  怎样才能叫大家共同富裕呢,思前想后,李连成决定从自己熟悉的蔬菜种植入手,把自己的两个菜棚无偿地转让给村里的贫困户,并公开宣布,谁想种大棚菜,他负责提供技术,帮助跑贷款,西辛庄迅速掀起一股种菜的热潮。李连成早出晚归,谁家遇到技术难题,他不请自到;哪户缺少资金,他找上门支援。两三年下来,西辛庄的蔬菜大棚发展到40多个,每年收入30多万元,乡亲们的心里乐开了花。1994年,濮阳市的蔬菜种植进入高潮,可是李连成却冷静地看到,要想全村都过上小康生活,仅靠种蔬菜是不行的,必须上项目,办企业。可是村民对这并不热心,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投进没有把握的项目中去,心里不踏实呀。村民说:“李支书你种蔬菜内行,你搞企业不一定内行,因为你毕竟是个农民,种了几十年地了,你没搞过企业”。
  李连成挨家挨户地动员,半个月后,他和12户村民,筹资21万元,以股份制形式建起了西辛庄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谁也没有想到,试生产的第一年,每户净得红利12.7万元,全村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看着这目光,李连成更加坚定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决心,他决定把再生纸厂作价,拍卖给全村群众,让家家户户都参股,家家户户都富裕,他这个主意立即引起其他12家股东的反对,股东之一的李连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同意,生意这么好,一下子给大家了,这不是损坏了自家的利益,俺13家那个时候的固定资产是128万,李支书给作价68万,光设备赔了60万。后来李支书一直做工作,上我家就跑了四、五趟,李支书说,我当的是西辛庄的支书,不是当这13家的支书,有责任带领咱全村致富,不是要带着这13家致富,就完成任务了,全村富了才是富,13家再富,不能代表西辛庄。咱想想也是那个理儿,咱手里钱再多,群众都穷得不得了,办个啥事也没个钱,俺心里边也是不得劲,后来俺这12家都同意了,这么一给群众宣布,群众可高兴毁了,你今天兑股,明天就分钱了,村民家家到年底都能分1万多块钱,一家都上几个工人,光工人一个月都挣好几千,四、五口人一年纯收入都好几万,群众都很满意。”如今的西辛庄村不仅有再生纸厂,还有工业用呢厂、纺织厂、木雕厂等7个股份合作企业,固定资产36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000万,全村青壮年全都进厂上班,家家是股东,户户有工人,西辛庄也由原来人均收入不足700元的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回顾西辛庄的发展史,村官李连成这样总结他成功的经验:“作为一个支部书记要带头干事,带头廉政,带头吃亏;作为支部书记,在村里要办事公平,财务弄清,路平河通。”同李连成带领大家致富的劲头相比,他办事公道,带头吃亏的精神更是让西辛庄人折服。长期扎根在农民群众之中的李连成最清楚群众盼得是共同富裕,最反对得是干部多吃、多占、化公为私。当支书的第一天,他就对全体村民立下誓言:“我要喝村里一盅酒,要吸村里一根烟,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十多年来,李连成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村里无论大事小事,李连成总是召开群众代表会,广泛征求意见,尤其比较敏感的财务问题上更是让群众说话,请群众监督。在西辛庄有一条铁的规矩,村里从不设吃喝招待费。李连成常说,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群众辛辛苦苦挣来的,谁也没有权利乱花。不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他待客都是清茶一杯。遇到特殊情况,他就请客人到自己家里吃面条。对此,李连成有自己的见解:“来谈业务的人,看重的是咱们产品的质量,而不是那顿饭。”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干部廉洁奉公蔚然成风,李连成上任十年来,村里未用公款买过一盒烟、一瓶酒,没有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直到现在,村里的招待费依然是零。西辛庄的人都知道李连成自己舍不得花钱,对吃喝招待费严格把关,对全村的公益事业花钱特别大方,对群众疾苦却时刻记在心上,谁家有个难事,他总是不忘接济帮助,10多年来,李连成为村里困难户无私捐助达20多万元。西辛庄村投资100多万建起了全市一流的花园式小学和全镇第一家敬老院,还建成了文化室、图书室,光是订报刊每年就有几千元。
  李连成常说,当官无论大小,第一关要学的就是吃亏,你敢于吃亏,群众才会拥护你。谈起李连成吃亏的事,村民们一说就是一串串。村民李双庆说:“俺李支书,去年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总共50名,他是其中一名,奖了5000块钱,本来奖励给他个人的,结果他把这所有的钱,给敬老院了一部分,给学生一部分,又给咱贫困户一部分,一分钱没落,贡献给大家了。”
  陪同我们采访的的村干部还动情地讲述了李连成自愿“吃亏”的几件事。前些年,他用自己所分红利买了一辆夏利轿车,后来为方便企业业务,就把车开到厂里供公家使用,而几次大修却是自己掏钱。群众多次提出给他换辆新车,都被他拒绝。村里搞新村规划,李连成主动把自己新建在村中心的二层小楼拆掉,把好宅基地让给别人,自己却选择了村南头一个偏僻的废塘坑,光填废坑就花1.6万元。李连成说:“咱是村的党员,支部书记,咱和群众争着住,你还当谁的支部书记呀!”让村民们服气的,是李连成待人处事公道,讲究“一碗水端平”。凡是村里定了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改变规矩。村里明文规定:村办企业里,在全村劳力没安排完之前,不准外村人入股或上班。李连成刚刚嫁出的女儿想在村里企业入股,被他一口回绝,内侄想来村里上班,70多岁的老岳父连跑几趟也没说通,为此,把不少亲戚、朋友都得罪了。李连成常常告诉村干部,“作为村干部必须处理事一碗水端平,只要当村干部,作为一个班子成员、作为一个党员,在农村你只要事事处处吃亏,不站在高岗上,老百姓就看着公平了,其实老百姓要求也不太高。”
   李连成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时刻想着他。我们经常在报上看到逢年过节领导给群众送温暖的报道,可在西辛庄却是发生了群众给领导送温暖的稀罕事儿。去年年底,乡亲们见李连成为村里的事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寒冬腊月里穿得十分单薄,村里十多位老人一商量,就你三十、我五十地兑钱,买来过冬的寒衣送给李连成,说是怕他冻病了。
  还有一次,李连成真的病倒了。听说支书病了,全村人都吃了一惊,平日来去一阵风的支书咋就病了呢?大家急匆匆赶到濮阳市医院,想亲眼看看李连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稍微放点心。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来了,就是为了“看看连成叔”,他们搭车30多公里路,天不亮就蹲在房门前,几次想抬手敲门却又放下来,他们怕惊了连成叔的觉。六、七位上岁数的老人来了,他们拉住李连成的手,眼圈发红,哽咽着说:“连成,咱村不能没有你,你可要把病养好呀!”村里76多岁的老汉李江栓,双目失明,硬是自己摸了一天,找到李连成的病房,紧紧攥住支书的手,一句话也不说不出来。
打那以后,李连成的健康成了西辛庄人的一块心病,人们在无言中形成一种默契,谁家再有啥纠纷,千万别麻烦连成了!他们对李连成的妻子开着真诚的玩笑:“你们可得把连成照顾好,累坏了他咱村里人可不依你们!”望着日渐消瘦、体重只有40公斤的李连成,不少人掉泪了,几位老人合伙买了一台冰箱和一些鸡鸭鱼肉,给李连成送过去,说是让他好好补补身子,可他却把冰箱送到村里的食堂。
新村规划好后,李连成搬家的时候,村里300多人敲着锣、打着鼓,走了全村4道街,给李连成送匾,队伍中年龄最大的84岁,匾上面写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中无私好楷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连成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群众着想,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李连成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和濮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李连成学习。2001年李连成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到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今年,李连成又被推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记者在采访中问村民:“李支书出名了,全国都知道了,要是上级提拔他,把他调走了,你们愿意不?”大家坚决地说,“不行,俺这支书,那样都能干,搁哪那中,各行各业他都懂,就是从外地调来个省委书记,也不一定搞这么好,不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