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齐曜山下好村官
时间:2009-10-29 13:50:5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逶迤绵延的齐曜山,在渝鄂交界之地突然凹陷形成了一个聚宝盘,这就是自古商贾繁荣的重庆市级边贸重镇龙驹镇。镇西面就是信义社区,它背靠齐曜山脉的打阵坪,面临弯弯的磨刀溪,318国道穿镇而过,全社区13个居民小组,567户,2048人,幅员面积5.6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村民从山下爬到山顶一般要5个小时,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由于海拔差异大,常常是山下熟,山上绿;山下福,山上哭;山下洋房,山上草屋。造成这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交通不便。由于没有公路,山民们赶集、出售农副产品只能靠肩挑背驮,脱贫无路、致富乏门。而今,一条弯弯的村级公路从山脚绕到了山顶,人们喜笑颜开地奔走在这条比十八盘还要多几盘的公路上,无不翘手称赞他们的领头人—好村官张永登。

修 路
“雄起”的张支书 “干就干,还要雄起,要干出个样子”,铆足劲儿的张永登攥紧拳头涨红了脸,掷地有声。这是2001年张永登当选为支部书记时所说的一句话。4年多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你只要踏上信义这块热土,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议论起他们的好支书—张永登。
张永登,男,现年42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2001年3月当选为信义社区支部书记,曾历任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副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不难看出他这个支书,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实干出来的。信义村级公路早在1995年就提出过,但由于受益组、户相差比例大,临318国道居住的就有200多户,1200多人,虽然居住在山腰山上的群众修路热情高,但由于人少,群众负担过重,临国道居住的农户又不支持,土地难以调整,此事就这样搁浅了。
直到2001年张永登当选为支部书记后,把修通信义路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目标,痛下决心,修建村级公路,“哪怕是冲铁也要修公路,再大的困难,也要雄起”。 “钱我带头捐,坟我带头迁” 张支书自己痛下了决心,并在班子会上给大伙铆足了劲儿,确保上下一心,修通信义路。张支书曾数十次召开全村各组社员大会。在听取和征求大多数群众的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采取谁受益,谁负担,不受益,也要支持的原则。2组临318国道并在该组接头但不受益,但要占地16亩。起初,部分社员漫天要价,要每亩10000元,。张支书上任后,曾多次召开社员大会,与群众促膝谈心,耐心做工作。往往是社员在哪,它就把工作做到哪,把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2组成勇,修路占地最多,先是死活不让占,后来同意占地,但又漫天要价。张支书多次上他家里找他谈心,他是躲着不见。张支书毫不气馁,见缝插针找机会,成勇干活时田间地头找他,上街时也找他,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次,他终于答应了。尔后他说,他是被张支书的诚心所打动的。
为了做通社员们的工作,张支书可谓无孔不入,2组陈德清,张支书曾30次找他谈,始终一口咬定要一万元一亩,否则免谈,不管张支书怎样说,始终是油盐不浸。后来张支书听说他有一个亲戚在恒合乡政府工作,张支书又赶到恒合乡政府与他的亲戚交谈,渴求给予支持。后陈德清的亲戚随张支书一道终于做通了陈的工作。全组43户,165人,最后一致同意只给了3000元一亩的土地征用费,同意修建村级公路。
通过测设和概算,这条长达9.8公里的村级路,只是修通就要40余万元,迁坟40余所。要钱,上级没有一分钱的补助,要迁坟这在农村更是难上难,谁也不愿惊动自己的先灵。在一次社员大会上,张支书斩钉截铁地说:“钱我带头捐,坟我带头迁”,当即拿出儿子外出打工挣来娶媳妇的5000元交到了会计手中。第二天,在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后,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三位祖先的坟莹给迁走了。明眼人都知道,只要张支书稍动脑筋,就可以轻松绕过祖先的坟莹,而不会让祖先的尸骨离开那块风水宝地。群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舍去一切,为了大家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群众的心。张支书发动群众集资,风里雨里奔波在陡峭的山路上,多少次累倒在山坡上。贫困户郎正贤家6口人,三代同堂,既无人外出打工,又无其它经济收入,全家老的老,病的病,闻听张支书捐出了娶儿媳的钱,就到信用社贷款2000元交到了张支书的手中。皇天不负有心人,历时三个多月,张支书一班人终于筹集公路集资款32万元。 “你嫌不好,就跟我调” 在修路过程中,9组郎正成为修公路需占自家林地1亩多。死活不许挖机进路。“要从我山上修路,除非我死,要放炮,我俩口子就堵炮眼;哪个动我山上一寸土,我就拉他一起跳岩!”这对“石头不认錾子”的郎正成夫妇闹翻了天,堵在挖机前,修路被迫停下来,张支书亲自与他交谈,做工作20余次,其想法是不要补偿,非要地调地。答应给调换的地不是嫌远了,就是嫌瘦了,没有办法,张支书只好说:“你嫌不好,就跟我调”,硬是让张支书拿出自己的自留山地调给了他。8组毛奎芳,公路线路要经过她家自留地,需占地0.5亩,张支书又拿出自己的退耕地1亩与她家调换,才将公路修上了打阵坪。“你嫌不好,就跟我调”成了张支书处理这些事情的好办法,他自己这样做了,无怨无悔,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宽广的胸襟。 123个日子 在修公路的123个日日夜夜,张永登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天天工作在公路上,白天同挖机师傅一道,这里低了,那里高了,总瞒不过他的眼睛。晚上,张支书就一个人睡在挖机驾驶室里,他说,这样既照看了挖机,还给群众省下点钱。123个日子,他很少回家,真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2004年春节,仅在家中休息了正月初一一天。白天在路上既要确定线路走向,又要控制坡高弯直,晚上就到组里去开会收公路集资尾欠款,多少个夜晚,他是在群众的火炉旁渡过的,向他们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他要赶在春节期间和春耕之前做好这些事情,一是外出务工的回家过年,才找得见人,向他们宣传修路之事,争取支持;二是农闲,群众才有时间修路。
123个日日夜晚,张支书磨破了8双胶鞋,砍坏了两把弯刀,摔坏了2个水壶,而今这些还静静地躺在他家的屋角,见证了这位一心为民的好支书的修路情怀。 “这样的村官难得” 公路修通了,张支书人也瘦了十多斤。挖机要出场,还相差5万元,怎么办?张支书只好又厚着脸皮向妻子商量将自己仅有的1万元定期存款取出,但还差4万元,怎么办?他又与妻子商量,只好卖掉山羊75只、耕牛一头、毛猪两头,东拼西凑起1.3万元,还相差2.8万元,张支书又只好将自己的房产证作抵押与龙驹信用社商量贷款2.8万元,将挖机工资、油料等费结清。挖机老板在离开信义村说:“我修了1000多公里的乡村路,还没有遇见过像信义支书张永登这样工作负责,舍死忘命,不计个人利益的好干部,这样的村官难得!”为此,感动了挖机老板,他拿出1000元给张支书作辛苦费,但被张支书婉言谢绝了。 谋 富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赓即富。的确,路修好,农民们的日子也一天一个样。伴随着龙驹这个中心镇一天天繁荣昌盛起来,买全国,卖周边的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形成,农民们过去买不出去的,或贱卖的农副产品正一天天为他们换来沓沓钞票。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张支书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但他有一个更大的心愿,就是要让农民们彻底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了这个目标,张支书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几次自费外出取经考察。找有关部门争取退耕还林2100多亩,在山脚一线栽种经果林650亩,还与万州恒邦公司联系栽植洋树4000亩,原料林1000亩,2004年栽种青蒿1000亩,现在,家家利用各自优势,大搞种养业、运输业、经商、贩运等,到目前为止,全社区有各类重专大户40多家,村级公路贯通后,公路两旁新建了两个大型养殖场,改造和新建房屋31家,为群众和企业节约运输资金达27万余元。而今,农民群众的致富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了。 扶 贫 一人富,不是富。张支书自己富了,大多数村民也富了,眼见着少数底子薄的农户不富,甚至未脱贫,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走到贫困户家里,那个滋味,他比谁都难受。在农村党员广泛开展一帮一活动中,他号召全体党员同志们打一场扶贫攻坚战,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撤兵。在这场攻坚战中,张支书义不容辞的帮扶了两户。其中9组的李长元,家最贫穷。李长元,年已56岁,全家3口人,妻子张昌珍长期卧床不起,早已欠下几千元的医药费,这在农村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张支书承担起帮扶任务后,他毫不犹豫的将自家正当壮年的一头母牛送给李长元家饲养,半年后,产下一仔。通过几年时间的繁殖再繁殖,而今该户已发展成了一个养牛大户,圈养耕农10头。农忙出租,农闲出售,不但还清了债务,而且还有了存款。在帮扶过程中张支书还深深的知道,“扶贫先扶志”,在帮扶向伍珍兄弟俩中,他事先从扶志上开始,打通兄弟俩破罐破摔的思想。帮他兄弟俩树立起了“不等不靠,立志要活出个人样来”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张支书的帮扶,兄弟俩真像变了个样,兄主外,残疾兄弟主内,兄弟俩和和气气,在张支书的带领下、帮助下,一天天从贫困中挣扎出来。张支书前几年每年给兄弟俩送去两头猪仔。仔猪养大后,卖一头自食一头。而今变富的兄弟俩还让大哥娶上了媳妇,日子一天比一天甜蜜富裕起来。
而今,显得更加沉着老练的张支书眼看着自己的梦想正一天天变成现实,农民们的生活一天一个样,他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想到只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一心为群众谋利益,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坎儿,有了这决心和信心,农民也一定会富裕起来。新的主意既定,张永登打开自家大门,只见金子般的阳光迎面照射过来,仲春的晴空湛蓝湛蓝。他深吸一口气,大步流星朝着不远处的公路上奔走。他要尽快赶到县城,把“生态蔬菜基地”项目争取到社区来,给村民们早日致富奔小康再加一个“砝码”。
关闭】【顶部
上一篇:好村官带出新村庄
下一篇:村官李连成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