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敢为人先邵钦祥
时间:2009-10-29 13:50:5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宣传词:穷则思变,“为什么同一个毛主席共产党领导,附近周围村都有电灯,我们花园村没有”;富而思进,“体现我邵钦祥一生的价值,我究竟能干多大的事业”;商人本色,“完全技术投入科研人员动力不大”;畅想大康,“不是提高生活水平,要提高生活质量”。
主持人司马南(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第二届中国村官论坛花园村篇,花园村在什么地方,好像很多城市都有花园村。今天我们跟您讲的花园村在浙江省东阳市。今天我们请出的嘉宾是中国花园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邵钦祥。如此说来好像和村的关系不大,但他还有另外一个头衔:浙江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是他这边是企业家的身份,那边是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现在就让我们有请邵总。
邵总,您好。您先跟我们讲讲,我们大家对您了解还不是很多。虽然花园村声名赫赫独步天下,但是您好像一直比较低调,不大注意个人宣传。以至于在若干企业家当中、若干天下第一村、第二村、第三村当中,人家带头人的名字都很响,您的名字不够响。
邵钦祥:我从办厂开始一直不注重宣传,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干实事。我们花园村几十年下来,在全国范围内,不要讲全国,在浙江我们宣传都不多。
主持人:您是不主张宣传自己,现在有机会,您得说说。
邵钦祥:这钦祥是什么意思,钦佩的钦,祥和的祥。名字是我爸爸取的,我爸爸在当时的花园村,文化程度最高。
主持人: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
邵钦祥:毛笔字写得很好。
主持人:您现在带领大家致富,取得很大的成绩,村民们怎么说你这个钦呢?我听到有一位作家给你写了一篇报告文学,他说这个钦呢就是钦佩,由衷的佩服之意,祥便是吉祥。说因为大家佩服这个人,这个人给大家带来了好处,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我们大家都吉祥如意,听这种颂词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邵钦祥:我觉得他不是在讲我的名字。花园村取得现在的成绩,一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二靠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支持;三靠我们花园村一班人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二十多年,所以才有今天的花园。
主持人:我们了解的数据是:净资产4.63亿元,这个净资产是个什么概念?
邵钦祥:那还是2002年的数字,今年(2003年)我们村整个资产已经超过10个亿了,净资产超过6个亿,净资产概念是指总资产除掉负债就是净资产,自己净有的资产。
主持人:现在领导这么大一个企业,刚才您上台的时候,表现出一种自信;但是透过时光隧道,倒回到您结婚的那一天,您还记得您穿什么衣服吗?据村里面的人跟我们介绍说那天邵老大结婚的那天,到处借东西。
邵钦祥:我结婚的时候是1978年,那时我们花园村很穷。我穿一般的中山装;还没有电灯,附近村有。我这人很要面子,我结婚的时候,人家用煤油灯,我要用电灯。
主持人:那只能借呀?
邵钦祥:我到隔壁马府村去借――书记大队长我早几个月就跟他们联系了,他们都同意,不过电线要自己接。
主持人:你结婚这个动作就大了――还要搞基本建设,拉线结婚。你结婚就是两根线,一,千里姻缘一线牵;二,邻村电线连过来。您说他们那个村叫马府村?
邵钦祥:花园、马府是一墙之隔。马府村出过马太师,花园村的祖宗是从河南洛阳到马太师家要饭,给马太师家种花养花;后来年纪大了,马太师认为我们很老实很肯干,就给我们祖宗一块花园,佃租下来,延续下来就叫花园村。
主持人:邵书记,我看你很看重面子:你们村的人比他们多,几百年来你们日子都过得不如人家,我就是不服,为什么我们村就不如你们村,你们村有电,我跟你们借电都得自己拉电线,远的咱就不比啦,咱就跟你马府村过不去,我就是想超过你们村,当时有没有这种雄心壮志?
邵钦祥:当时我真有这想法。为什么同一个毛主席共产党领导,附近村、周围的村都有电灯,就我们花园村没有电灯;周围村拖拉机耕田,我们花园用牛耕田。当时穷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村里面开会,买煤油的钱都要向各生产队摊派,一天做工是两毛多钱一天,一年每个人两百多公斤粮。所以我年轻的时候,我们一批年轻小伙子都听我的。我们找书记、大队长提意见,为什么你们当书记当大队长,我们花园村这么穷,为什么人家这么富。
主持人:邵书记,我知道您虽然很羡慕人家有电灯,但您当初为了摆脱贫穷,却没有造灯泡,也没有造电线,你搞了个厂子生产蜡烛,有这事吗?
邵钦祥:有。那厂是1980年以后,我已经当上了大队长。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大队革命委员会已经改成了大队管委会,所以要重新选举,我79年就被选为大队长,我就跟老书记讲,我们花园村几百年都这么穷,如果要改变花园村的面貌,必须要办企业搞副业,不办企业不搞副业,要改变花园村的面貌是不可能的。你当书记,我当大队长,老百姓当中要有威信也是不可能的,你没有经济实力,群众生活不改善、不提高,老百姓不会听你的。
主持人:就是当时你有这样的见解,说给他们了,他们就同意了?
邵钦祥:后来了,我们定下一个要求,要兴办一个蜡烛厂。
主持人:为什么要办蜡烛厂?
邵钦祥:那个时候农村经济条件差的,还是没用电灯;有电灯的地方开始用电也不是很正常,所以买蜡烛的人还很多。
主持人:是市场让你下决心生产蜡烛?
邵钦祥:对,投资也不大。我们三个人,我一个,二哥是民办教师,还有老书记,我们三个人每个人借了500元钱,1500元,到南马农机厂定做了两台蜡烛机。
主持人:效益怎么样?
邵钦祥:效益很好。我们那个时候,三个男的跑供销,推销蜡烛,三个家属做蜡烛。
主持人:大家听一听,这是邵总干的第一个企业,三个男的主劳力跑供销,在办第一个企业的时候,他这个市场意识就比较强,市场有需要他就办了;接下来生产这边是三个妇女在做。当时,这个项目你、老书记、你二哥,你们三个人,当时不是大队的企业,是自己办的企业。
邵钦祥:是三个人集资,个体企业。
主持人:民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蜡烛厂办了几年,挣了多少钱?
邵钦祥:蜡烛厂是81年5月份开始,蜡烛厂办了以后到81年10月份就办了个服装厂。
主持人:你没回答我的问题,蜡烛厂赚了多少钱?
邵钦祥:81年5月份到年底,我们就赚了三千多元。
主持人:投资1500元,一年就赚三千,大家掌声鼓励。
邵钦祥:那个时候三千多元不得了啦。
主持人:确实,当时最有钱恐怕不过万元户。刚才您说你父亲在当地文化水平最高,写字写得好,属于书法家,但是我了解到的情况,你父亲好像裁缝的手艺更高一些。
邵钦祥:我父亲也做裁缝,他的裁缝手艺也在附近是有名气的。
主持人:那您搞这个服装厂,与您父亲裁缝手艺高有没有关系?
邵钦祥:有关系。
主持人:那服装厂经营得怎么样?这次投入了多少钱?
邵钦祥:我们当年的10月份,我们就办了一个服装厂,服装厂的来历一是因为我父亲是做裁缝的,第二是我们南马地区有几十家服装厂,比较赚钱,我想人家办服装厂这么赚钱,我也去办服装厂。
主持人:当时,你服装厂投入了多少钱?人家已经有几十家了,有一定的规模了。
邵钦祥:投入9000元,每人3000元。
主持人:由500元增加6倍,投资3000元,一共15000元,人家说干了两个厂。服装厂后来效益怎么样?
邵钦祥:服装厂我们三个月就赚了5000多元,81年我就到过长沙。
主持人:当时为了卖你们的服装?
邵钦祥:最早就在长沙、武汉。
主持人:20年前,您现在这个衣服是你们厂生产的吗?
邵钦祥:不是我们厂生产的。
主持人:你们厂不生产西服?
邵钦祥:全部是休闲衣、休闲服,全部外销。
主持人:今天我们是第二届中国村官论坛,是个正式的场合,穿休闲服不合适,不过我穿的比较随便,我可以到你们厂去买件休闲服吗?
邵钦祥:行,有。我每年要做几百万件,每个月要发几十万件。人家要做什么风格,我们就做什么风格。
主持人:人家有要求就生产,现在咱们服装企业做到多大规模了?
邵钦祥:一年两个多亿销售。
主持人:难怪邵总气势如虹。当年投资3000元的服装厂之后,又办了些什么厂?
邵钦祥:服装厂以后,要到88年以后了,88年开始办了一个砖瓦厂。
主持人:这也不得了,您知道南街村吗?南街村王宏斌,上届村官论坛我采访他,南街的发财就靠两条,第一条玩泥蛋蛋,就是做砖瓦,后来玩面蛋蛋,做方便面。就这两条,就干出多少个亿了。不过,我很奇怪,你在东阳对不对,东阳的木雕,你为什么当时没想到玩木雕呢?
邵钦祥:我们东阳办木雕的人比较多,特别是散户多,所以我不办。
主持人:那还有一个,金华火腿甲天下?
邵钦祥:我也有金华火腿,我是92年开始办火腿厂的,我们现在有老汤牌,我们自己的名牌。
主持人:观众朋友,如果要是仅仅从刚开始办企业,从蜡烛厂到服装厂,到火腿厂,一个个办企业,那我们的邵总还不是今天的邵总。邵总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在每个历史阶段超前一步,能够做出当时有别于一般企业家的决策。比方说在1991年,把46家企业集中起来,办成一个工业公司。当时您怎么想到要把这些小船捆绑在一块,这样就是航空母舰吗?
邵钦祥: 91年我们整个村有4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当时我就想光个体私营,办一个项目难度就比较大,小船好调头,大船能承浪,小船承受不了大风浪。
主持人:但是把小船绑在一块,运作很难啊,怎么运作?
邵钦祥:运作一种是紧密型的,一种是松散型的。对外都是工业公司出面,需要工业公司办事的,就给你办,但是你每年要交管理费。
主持人: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吗?
邵钦祥:每个企业都是。
主持人:是二级法人还是独立法人?
邵钦祥:紧密型的是二级法人,松散型的是独立法人。松散型的要交管理费,紧密型的要交利润。
主持人:紧密型的就是这个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松散型的愿意给你交吗?
邵钦祥:愿意,他也合算,办事方便,有什么事公司几个处室就给他办掉了,他不要去跑了。比如用电,我用电装的是专线。
主持人:这个结构性问题我们不谈了,还是谈你们企业内部,这个花园工业公司内部分配,当时您有什么绝招,怎么分配的,这事最要命,大家干活分钱的时候最容易闹别扭。
邵钦祥:费用包干,按利润分配。你完成得多,奖金就多,报酬就多;你没有利润,效益少了,分配就少了;你亏损的,连工资只发50%,工资要扣。
主持人:您在工业公司是董事长,在村里又当书记,忙得过来吗?
邵钦祥:村里的书记我在80年代开始一直都兼着,村里有村支两委,村委会开会研究,大的方面研究好,下面的人去做,做好以后我去验收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我每天都在村里干事。
主持人:就是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那既然忙得过来,那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村企合一的制度实行新的改革?
邵钦祥:根据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一步一步发展,跟着形势发展,要随时改变观念,随时改变管理方法。
主持人:您是说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您才打破了原来村企合一的制度。有外来的压力吗?就是你自己一想不行,听说要改现代企业制度好,我马上就改,这么一大摊子事情就是你这么一想就开始运作啦,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邵钦祥:主要是体制问题,主要是为了产权明晰,法人治理,市场经济这几个方面来改革。作为我们花园村花园集团来讲,都是我自己一手办起来的,所以我改革比别人改革要顺利,我自己想改就改,想做就做。
主持人:很多人都说村里面办事不容易,协调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关系,这工作不好做,头头意见不一致啊,您在村里怎么就能够一言九鼎,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想改就改?
邵钦祥:首先我为花园村办了这么多好事,家家户户有目共睹,老百姓最讲实惠。只要老百姓有利,他就听你的,老百姓没有利益,他就不听你的。
主持人:列宁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工人阶级是在切身利益当中领悟革命真理的,你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带来实惠了,自然说话有号召力。所以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一定很佩服您,很多基层干部也会很羡慕您。1993年建立集团公司,这个集团化的优势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吗?
邵钦祥:我们是根据企业的规模扩大,91年工业公司,93年我就成立集团公司。
主持人:这集团公司与工业公司有什么区别。
邵钦祥:这不一样,集团公司要有一定的资产,一定的销售收入,一定的规模才可以批集团。
主持人:最低资产要达到多少?
邵钦祥:93年,我们金华市政府规定,市政府批的集团资产是3000万,省批集团要5000万,国字企业集团要一个亿以上,所以我 93年我搞到3000万以上,我可以成立集团。
主持人:93年就达到3000万以上,应该说有相当的规模。有没有人跟你提建议,就说差不多就行啦,求稳吧,不要一股劲往前冲了。
邵钦祥:我没有想,但是我老婆我的亲戚朋友不是讲93年,我84年的时候,就劝我啦, 我84年就赚了50万,那个时候亲戚朋友都劝我,可享福啦,可结束啦,钱这辈子够用啦。本来我们开始是三个人,后来他们都认为三个人辛苦赚的钱,用到村里去,所以我们思想不一致,他们86年、89年都分出去了,89年以后就是我自己一个人。我的想法不一样,我们花园村几百年下来,祖祖辈辈发展留下这么好的一个名字,但是几百年下来花园没有花,花园这么好的名字这么穷,人家要说笑话。我说我邵钦祥这辈子要有能力,必须要改变花园村的面貌,必须要为花园村的老百姓办点好事。第二也要为我自己体现一下,体现我邵钦祥一生的价值,我究竟能干多大的事业,我一辈子当中我究竟能有多大价值,这个是关键,不是为了个人赚钱,为了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我总觉得邵总这种干法与个性有关系,就是要努力要实现人生价值,不是只看中金钱的那种人。那个时候,你有没有在外面受到一些启发啊,比方说出去考察的时候,对比自己的差距。
邵钦祥:从85年我们厂扩大规模以后,每年要组织企业中层干部以上的领导出去考察一到两次,考察几个企业。另外我平时跟有关党政领导接触比较多,信息听得也比较多,所以我每个时期都把机遇抓牢了,走在社会潮流的前面。
主持人:这是从整个花园村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都看到你每次都抓住机遇、走在社会潮流的前面。但是有一次机遇抓得特别巧。据我了解,花园村没有高科技人才,您怎么就想一下子就上了一个生物高科技产业。
邵钦祥:这跟我的思想观念有关系。我是这样想的,80年代我就是这样想的。80年代初办厂靠胆量,你只要胆子大你就会赚钱,88年以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阶段,竞争更激烈。我就在想,如果竞争激烈,你不进入高科技行列,在国内国际上竞争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走高科技的路。我92年开始就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杭州电子工学院、杭州农业大学四所大学联系上,找上门,希望合作,每年给我们多少个委培生,同时聘请教授到花园来上课,搞员工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财务培训各方面都进行培训。
主持人:提高职工素质已经做了很多,跟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
邵钦祥:我跟大学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寻找高科技项目。
主持人:目的是寻求高科技项目;但是这次合作,我了解不仅仅是和浙江的大学,邵总一步就和中科院建立了联系,而且搞了一个当时最先进的项目,联络人是谁呀,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
邵钦祥:我介绍一下, 92年的时候,就跟几所大学开始合作项目,那个时候,路甬祥院长还在浙江大学当校长,94年到中国科学院当常务副院长,他到中科院以后,我到北京去找他。
主持人:人家一个那么大的院长,您是一个乡镇企业家,您到北京去找人家,人家会接待你吗?
邵钦祥:很热情的接待。找到他之后,我就向他提出来我们花园以后发展,路院长你要多关心、多支持,有好的项目要介绍一下。96年5月份,我们金华市开科技博览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参加,路院长派了他们院里四个所的教授,带来10个项目。他表面上到金华,实际上到花园。
主持人:您等一下,表面上到金华实际上到花园,他暗自透底的还是您揣摩的?
邵钦祥:科技博览会,金华邀请他,他就通知我啦。
主持人:10个项目是给你送过来的,还是10个项目让你老邵选?
邵钦祥:对,10个项目所有资料都带齐了,让我选嘛。
主持人:有一本书介绍花园村的长篇纪实文学,路甬祥写序,他是这样评价邵钦祥同志的,邵钦祥为人厚道,独具慧眼。您跟我们讲一讲,您怎么一眼就看中维生素D3呢?其它9个项目也不错呀!
邵钦祥: 10个项目都是好项目,计算机、软件、反光材料都是好项目,我听了VD3项目,我是凭两点。第一, VD3项目在中国还是空白,在国际上只有三个国家三个公司垄断的产品,第二,中科院既然已经研究测试成功了,中试缺资金,我们有。
主持人:刚开始具体的合作方式呢?
邵钦祥:开始谈他们要我们全部投资,我也清楚,这么高科技的产品,肯定风险比较高。我当时签协议的时候也很认真很谨慎,所以我就要他们也投一些资金,我控股,当时我占60%,我全部资金投入;他们是40%,18%是技术股份,22%是资金投入。他们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他们投了一部分资金之后,科研人员压力就不一样了。
主持人:后来您为什么要买断全部的知识产权?
邵钦祥:我们96年开始进行合作,经过4-5年时间,到99年12月底,全部中试成功。马上要进行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投资大,如果产权不明晰,麻烦就大。中科院是事业单位,他们科研单位只要成果出来就是成果,我们是要效益,钱拿回是效果,这个概念不一样。所以要进行工业化生产,这个产权必须明晰。那个时候,全国很多医药公司到中科院包括找我谈这个项目,都要参股控股,包括深圳、上海、北京、浙江的很多。
主持人:他们要参股,你同意吗?
邵钦祥:我不同意,谁来参股我都不同意。我资金投进去,还没赚钱,怎么能让你参股呢?
主持人:这个人呀,下意识表达的内容是最真实的想法。
邵钦祥:我拿出2000万,一次性把技术股份、资金股份,包括小试、中试的技术全部给他买下来。
主持人:大概是在这2000万花完多长时间,还是在这之前您又在杭州买了70亩地。花园鸟语花香,那地方很好呀,地价相对便宜呀?
邵钦祥:杭州买地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东阳毕竟是一个县级市,集团要大规模发展的话,必须要到省级城市、大城市,一个是人才,一个是资金,地方小,毕竟多方面都受限制。
主持人:您在那买地主要是做什么?
邵钦祥:主要是扩大维生素D3产品。
主持人:现在向生物高科技进军,那么我们VD3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外这三家巨头。
邵钦祥:现在他们三家公司都找我们合作,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成本比他们低,技术含量比他们高,他们是十二步法,我们是9步法,比他们少了三步。
主持人:说起来,邵总的自豪,也是我们中国村官的自豪,我们都为您感到自豪。说到VD3,现在的效益情况,近长期目标是什么?
邵钦祥:争取在三到五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厂家。
主持人:三五年世界最大,我们希望邵总尽快实现这个目标(掌声)。邵总作为企业家,常常有过人之处,就是他这边搞VD3,我们大家都为他鼓掌,但是,他的注意力早就越过千山万水,由浙江东阳直接到了黑龙江。我出生在黑龙江,听说你到我们黑龙江去投资几个亿,盖了个花园村,在什么地方,您怎么突然间就有一个念头,跑到黑龙江去了。
邵钦祥:说来话长,原来黑龙江有一个挂职锻炼的县委副书记在我们东阳市隔壁永康市挂职锻炼,永康、东阳几个大企业他都参观了,他到我们花园村去看了好几次。回去后,将他们那里的县长、书记都请到我们花园村来考察,考察完,书记、县长也邀请我去黑龙江考察。路过集贤县,我觉得这里环境比较好,人口有33万,还建有一个综合市场,服装、蔬菜都在市场里买,。我看了以后,我说如果是集贤县的话,我还可以考虑一下。
主持人:看上集贤了。
邵钦祥:对,结果这个书记过两个月以后,真的调到集贤了。基本上两天三天一个电话,我都弄得不好意思啦。
主持人:看样子要邵总投资,多打电话很重要。我建议咱们那个地方需要邵总来投资,投资在两个亿以上你就两天一个电话,怎么样。后来这个电话追的没办法,去了?
邵钦祥:第二年3月份,讲了半年多,六七个月,我都不好意思了。我带了几个人去考察了一次。集贤旧城改造他提出了几个项目,我挑了,集贤县的一个书记,姓刘,他跟我同年,也是属马的,有点缘分,凭他这个同年,凭他的感情,把我感动了。
主持人:什么被感动了,同龄、真情,大家请邵总来投资真不容易。告诉大家,这次邵总来参加村官论坛,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办公室主任和一位副总,邵总是刚刚露面,而这几个人提前几天就来了,他们在长沙考察房地产市场。据了解,据司马南密报,邵总这次要大举进攻房地产市场,邵总说在步行街旁边居民住宅装修很好的房子,才三千多块钱一平方米,市场有很大的升值利润空间。
邵钦祥:我有这个想法,我明年可能要进入长沙。
主持人:真有这个想法?
邵钦祥:长沙是个美丽的城市。地理、气候各方面条件都比黑龙江好。在黑龙江我们还搞房地产只能搞6个月的时间,6个月不能做事,投资成本很高。
主持人:看来我们村官论坛要改成房地产论坛了。邵总拥有净资产6个亿,算是实力雄厚。
邵钦祥:和全国的企业比,我们是小企业,和全国村的企业比,我们是个大企业。
主持人:有没有想过进军资本市场?
邵钦祥:我们花园以后的发展是三个方面,一是医药化工维生素D3为主,做大医疗化工。第二就是房地产开发。
主持人:房地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邵钦祥:现在中西部的房地产空间很大,第三就是资本运作。
主持人:资本准备怎么运作?
邵钦祥:我准备上高科VD3这块,准备明年在香港上市。现在准备工作都差不多,财政部的批文都批好了,我们本来想是今年进去的,今年光财政部的批文都批了半年多。3月份报上去,刚批下来,因为中科院有股份,国有股必须要财政部批文, 10月份刚批好。
主持人:作为上市公司,您必须透明现代管理制度,您的这种自信,您的说一不二的作风,在这样一个现代企业制度下面,您觉得会不会有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邵钦祥:办企业,必须要有透明度,才能够有长远地发展。
主持人:您认为对这件事情,就像您对维生素D3一样没问题?
邵钦祥:如果VD3上去以后,我这厂一挂牌,最起码在60元80元以上。
主持人:跟邵总谈谈的都是办企业,从蜡烛厂接电线开始,到现在谈上市。村官论坛说到现在愣是没谈农业。我们现在把话拉回来,现在要说说农业。
邵钦祥:我们花园村现在没有农业,也没有农民,花园村现在所有农民都变成工人、居民,我花园的土地0.9平方公里全部是厂房、工业区和生活区。我们村老百姓不养猪、不养鸡、不养鸭、不养狗,我们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啦。
主持人:邵总刚才这段话很典型很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工业化。现在你们那个地方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农业税还得交啊?
邵钦祥:所有费用由村里统一上缴,花园的农民不负担任何摊派,他自己赚来的钱全部由他们自己所有,政府不向农民任何摊派。
主持人:难怪浙江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到花园村考察,把花园村誉为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这评价应该说是相当高。
邵钦祥:作为我来讲,张书记对我评价这么高,我更应该把花园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把花园的企业更加做大做强。
主持人:按照小平同志关于现代化建设分几步走的设想,我们第一步要实现小康。你关于小康问题有些什么见解。
邵钦祥:国家小康标准是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我们花园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7000元,已经达到中康以上。
主持人:这是农民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小康、中康、大康。
邵钦祥:向大康迈进,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花园农民的目标。生活水平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如住房、吃的穿的,基本解决人的基本需求,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除了衣食住行,还有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
主持人:在首届中国村官论坛中,南街村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很多东西都是统一的,比如老百姓的住房统一规划,统一模式,家具都给你弄好了,村民只要自己拿着铺盖卷就可以啦。
邵钦祥:我跟南街的模式不一样,我们是统一规划,适当补贴,每家每户他自己建造,外墙基本统一,里面不统一,根据自己生活需求,他们自己去装修。
主持人:您住多大的房子?
邵钦祥: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
主持人:1700多,我们演播室才600多,够大了。
邵钦祥:家里可以散步,建筑面积960多平米。
主持人:您怕不怕有人说,太奢侈,住一千多的房子?
邵钦祥:一是没人说,二是人家不会说。我们花园村农民人均住房是103平米,家家户户都是一幢的房子,都是三四层楼,都是五六百、七八百、一千多平米的。
主持人:我现在决定从北京搬到你们花园村去。
邵钦祥:进我们花园村还有几个条件。一是招女婿可以进花园,你娶我们花园的女儿;第二个条件就是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第三个条件要中级职称以上;第四个条件是我们集团下面各个企业中层干部以上。
主持人:我补充一个事实,在南街村、华西村在那些集体经济发达的富裕村落里面,村民们的这些好处都是集体经济帮助他们谋得的利益;而在花园村,邵总领导的是民营经济,换句话说,老百姓的种种实惠,都是邵总个人为乡亲们做的。 好,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的是第二届中国村官论坛花园篇,我们现在正在采访的是花园村的掌门人,邵钦祥先生。下面的观众、专家有什么问题,举手示意。
中南大学教授吴金明:邵总,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花园村的信息化建设怎么样了?
邵钦祥:我们整个集团包括下属企业、办公全部是自动化,所有资料查询都在电脑里面。包括我们花园村70%的农户都有了电脑,并且都上了网。我们是金华市首个信息化示范村。
观 众:邵书记您好,我了解你是中国富人榜的304名,中国很多富豪对上榜都采取比较低调的态度,您对上榜是怎么看的,您作为中国第一位上榜的村官,又是怎么看?
邵钦祥:全国304富不算富,我自己还没满足,就不可能高调,所以我调子低。
观 众:请问邵总一个问题,你们村委会村支部和公司集团这一块到底在经济所有权上到底是什么关系。
邵钦祥:我这个企业从81年开始就是几个人合股的,到最后我自己一个人,一直是私营企业。但是我对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不是看的很重,包括资产,我是自己富起来,一定要把全村带得富起来,这是我的目的。所有的基础设施、硬件投入都是集团投进去的。但是花园村的财务和公司财务是分开的,村有村的财务,公司有公司的财务。比如花园集团要征用花园村的土地,我要按照规定的价格、市政府、周围村的价格付。再比如村里的福利待遇,我们老人每个月发工资,男60岁以上,女的55岁,60块钱一个月,每个月10号可以去拿工资,第二是医保,再就是逢年过节,都要分钱的。产权很明晰,属于我自己,原来成立集团的时候是226控,我赠送20%给花园村,20%职工股份,60%我的,到去年又进行了一次产权改制,包括上市我们成立股份公司后不能有集体产权,所以我把职工股份赠送村里面的全部调出来了,包括一些中层高新入股其它村里的,职工持的都调整出来了,所以非常明晰。村里的管理我都讲了,从80年代开始,书记都是我自己当的,村里的工作就是我自己的工作,村里的事业就是我自己的事业,以前提的口号是村企合一,共有共富共同致富,所以现在花园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
观 众:有一句俗话,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想花园的发展走的是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基本上已发展成工业化的农村,但是我想现在的农村,普遍推广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方式,但在实践中某种程序却有碍于推进工业化的进程,我想请您谈谈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辩证关系?
邵钦祥:我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工业化进程不矛盾。不是每个村每个乡镇部门都能推广工业化,要有经济条件,要有经济思路。中国绝大部分还是农民还是搞农业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作为花园来讲,没有农业。我讲过的浙江、黑龙江要我去介绍经验,我有两个观点,一、不管是乡镇农村的干部,土地问题思想要解放,很多农村有经济发展条件,但是他束缚在土地上,用土的方面很紧张,村里干部不同意或年纪大的不同意,征地很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土地问题思想观念要解放,我在花园宣传时讲,哪个地方土地最多,那个地方肯定经济最落后,哪个地方土地最少,经济肯定发展。花园村现在没有土地,我们吃东北米,8元钱一斤的米,蔬菜都是很新鲜的蔬菜;但是你没企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地方还是要搞农业。还有一条思想观念转换就是一个用人观念。办企业必须要改变一个用人观念,现在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个私企业都是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必须改变。我们花园村从90年代初开始向全国各地招收管理人才,花园村本地人现在不到五百人,但外来人口有5000多人,花园副总以上干部就我一个人是本地人,下面8个副总都是外村外县市的。
观 众:邵书记您好,我来自长沙市岳麓区党校,我想问的与党的建设有关。我先问您,什么时候入党的?
邵钦祥:81年。
观 众:那您是老党员,我是后辈,您除了董事长之外,另外还有两个职位都是党的领导职位,一个是企业集团党委书记,另外一个是花园村的支部书记,作为民营企业家,我想问的是作为党委书记,您对党的建设怎么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的怎么样,您对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怎么理解?
邵钦祥:我们花园党委有9个支部,8个工业支部、1个是花园村支部,一共有二百三十多个党员,集团里还有党校,我们花园村每个月两个晚上要党员培训、学习,我聘请党校校长、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包括金华党校校长都请过来上课,根据中央的政策、思想教育,我们都及时传达给党员。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仲秋:我今天非常高兴,为有这么一名村官有这样一名现代企业家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小康建设的难度在农村。但是我们今天听了邵书记的介绍,让人感到非常振奋。一是乡镇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能有一种超前意识,第二就是邵总对小康生活的理解,把农民小康社会的前景勾勒了出来,虽然全国农村要朝这方面发展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距离要走,但是我们看到了希望,第三个呢,我就是觉得邵总确实以他的人格魅力,以他对村民负责的精神带动了整个花园村的发展,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我想问的是,村支部在村级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你怎么把它揉合在一起?
邵钦祥:作为农村来讲,如果村支书和搞经济的人不融为一体,这个村办事就可能很难。中国是政治经济学,你如果企业村党支部书记,自己没有企业,自己没有经济实力,你这个党支部书记在村里肯定是讲话不响、没有威望。所以十年前我就向东阳市委组织部提了几条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农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必须要有经济实力的人、必须要有经济头脑的人来当,如果这个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穷得丁当响,平时生活很艰苦,村里面的工作就很难,更谈不上建设小康社会。
主持人:邵总,设想一下,花园村的支部书记不是您邵钦祥,而是在您企业里面给您打工做蜡烛的司马南,这开展工作就比较难。
邵钦祥:那肯定比较难。我觉得农村当好党支部书记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财力,你自己本身要有经济实力,最起码你在村里面比人家要好一点。第二要有人力,要有一班人来支持你、协助你。第三条你这个村支书的家庭不能参政。因为很多村的支部书记家属来参政,这个村就搞不好,你老婆不能管村里面的事,你这个支部书记就可能当得好。
主持人:如果人家书记本来就是女的那就是丈夫不能参政。
邵钦祥:对,丈夫不能参政。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章喜为:听了以后我感到很振奋,一个是村级建设方面有创新,另外企业也做得非常成功,从一个个体小企业发展到一个集团公司,而且是中国的一个集团公司,又准备上市,准备资本经营。现在我有一个想法供你们参考,叫“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我想你问要按标准化做,做出自己行业的标准,您有什么打算?
邵钦祥:做出自己行业的标准,关键是做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品牌做出来了,产品的标准就出来了。
中南大学教授吴金明:花园村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展示了我们整个农村工业化,尤其是以村和镇为单位,这样一个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为创业逐步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我们花园村在80年代中期以前就完成了。花园村从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中期,这是第二个阶段,据我今天了解的情况,我感觉到实际上是在培养整个花园村的支柱产业,虽然我们有46家企业,虽然在搞多元化,但重点还是那么几家,还是那个集团;支柱产业培养好了,进入的就是第三个阶段,培养花园村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叫做花园村自身能力。这个阶段邵书记是把资本运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同时以维生素D3这个高科技作为产业切入点,以资本运营作为平台,使我们整个花园村走向国际化,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培养我们花园村的核心竞争力和他的自身能力。
主持人:他给您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你看你搞了那么多年,多不容易,人家博士总结出了三阶段。
中南大学教授吴金明:第二个感受就是邵书记通过自己的示范模范作用带动整个花园村的发展,处理了这样几个关系,一是我们原来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和发展工业化过程这个土地怎么流转的关系;第二是支部这一班人通过自己首先带动,然后再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在个人富裕和大家富裕,集团富裕和村里面的富裕的关系。第三是在处理整个企业制度运作的模式,如何处理家族内部同时又如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来运作,在现代化观念和传统观念方面进行了有机的处理,我感觉发展前景非常好,现在已经到了中康,那么下一步通过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使我们在现代化的土地上迈入到后工业化社会,也祝愿我们花园村尽快地步入到后工业化社会。
主持人:观众朋友,这里是第二届中国村官论坛花园村篇,我们的节目就要结束了,今天邵总谈笑风生,讲了很多自己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事件,但是对发展到如此规模的企业来说,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村级集团来说,这些时间显然不够。邵总其实有三个身份最重要,第一共产党员,第二企业家,第三是村官。中国现在缺什么样的人,缺邵总这样的人,邵总这个人他身上有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信念,为民造福的政治理想与企业家的素质非常好的结合在一起。前几天厉以宁教授说,中国最缺的人就是企业家,因为企业家能把一切资源转化为资本。什么叫资源,能带来收益的一切条件,邵总在他的土 地上实现了这种转变,所以他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我们湖南电视机前的观众欢迎您,希望您下次再来,感谢您参加今天的论坛,谢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