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大学生走进农村要注意角色转换
时间:2009-10-28 15:14:5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近年来,为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与农村基层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全国许多省市推行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批批学子带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走向农村基层,改变“三农”现状,虽然农村基层工资低、福利差,但许多人仍不后悔。近日,就有220多名大学生报名争夺鹤山市的30—50个“村官”岗位。
大学生当“村官”是双赢的事,对他们而言,可以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下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空间;对于农村来说,有一个乃至一群接触过先进科技、主流文化的人带领,可以更快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但笔者以为,让应届大学毕业生去当“村官”,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村官”。笔者以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村官”,他们的文化素质当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扎根农村的心理准备,要有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一点至关重要,甚至远比文化素质还重要。要不然,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出点成绩后,就“孔雀东南飞”,一走了知,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也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其次是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农村基层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等原因,村里矛盾较多,即使是一些熟于世故的社会人也不一定能解决好诸如邻里纠纷之类的村间矛盾,更何况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呢?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年龄在30岁以下,学的是教育学、医学、理工、法学、文学等。在专业知识结构上,他们远离农村实际,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他们能否像有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那样,很快和农民沟通并建立感情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为,大学生进农村不一定只有当“村官”一条路走,还可定位于“技术员”角色等,而有关部门在遴选大学生“村官”的时候,也要注意多招收来自农业相关学科的学生,不要来者不拒。
苏 航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