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2日《市场信息报》报道,湖北省监利县龚场镇政府两名干部下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时,由于缺乏科技种养知识,被农民群众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狼狈不堪。镇党委、政府不搞护短遮丑,责令这两名干部离岗待业,待掌握了相关种养科技知识后再择优上岗安排。这一做法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影响和震动。
其实,类似下村干部因为“不知农”而遭农民兄弟奚落,并不是极个别现象:当农民兄弟问及有关当前农村政策时,他们慌乱失措,无法解释;当农民兄弟请教有关农业科技知识时,他们摇头摆手,爱莫能助;当农民兄弟请求处理有关民事纠纷时,他们缺乏手段,应付了事;当农民兄弟想要了解当前市场有关农村行情和致富信息时,他们支支吾吾,面带难色。这些人不作调查研究,不了解实情,不分析问题,不是“瞎说”,就是“乱说”,说的不是“白话”,就是“笑话”,胡乱指导扫了个人威风,乱开“处方”误了农业生产。对于这样的“不知农”干部,农民兄弟当然非常失望。
龚场镇让“不知农”干部下岗的做法启示我们:要当好一名称职的农村干部,须得实事求是入“农门”、知“农事”、懂“农活”,在“知农”上狠下一番功夫,做到知农之所想,察农之所虑,亲农之所爱,为农之所需。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注重选派那些真正了解农情、熟悉农事,有农村工作经验和知识的干部下乡。让发展意识强,熟悉经济工作,善经营、会理财的干部入驻经济薄弱村;让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入驻矛盾纠纷多、信访集中的村;让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入驻班子软弱涣散、内部矛盾严重的村。其次,上级有关部门要对下乡干部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培训,使之熟悉农村基本情况,掌握必要的农业科技知识及现行的有关农村政策和信息,避免让一些“门外汉”下乡瞎指挥、乱弹琴。再次,下乡干部也要勤于给自己“充电”,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实用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致富新方法、新路子外,还要放下架子,入乡随俗,与农民打成一片,虚心向农民学习,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只有这样,下乡干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才能受到农民兄弟的欢迎。 封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