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大学生“村官”须“四要”
时间:2009-10-28 15:15:5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海超
作为一名到农村基层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我认为当好大学生“村官”须“四要”。
一是态度要诚恳。态度决定一切。群众情绪是衡量基层工作实际效果的晴雨表。群众的抵触情绪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物质利益受到了损害,更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尊重,如依法管理集体事物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等。言不畅,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心不平。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工作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群众不满意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改进工作,深刻反省的时候。农村工作,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是态度问题。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听民声,谈民情,忧民愁,解民难。只有真心对待群众,群众才可能不生怨言、发怨气、泄怨愤,才会理解干部,支持工作。
二是作风要踏实。作风代表形象。大学生“村官”是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的形象代言人。首先要做到党性观念强,就是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把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农村基层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工作对象具体,接触问题直接,养成务实工作作风尤为重要,要说实话,办实事,言必信,行必果;要有实干的本领,实在的作风;与群众谈工作,要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要高明一等,而不高人一等。工作中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以敢说立信,以敢干树威。
三是方法要灵活。方法决定成败。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跟群众打交道,给群众做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实事求是、灵活应变、方法多样。要深入实际,掌握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农村工作,有时需要特殊的方法,一要用亲情。在一个自然村中居住的人,往往都是沾亲带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利用这种特殊的资源来为我们服务,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人跟他很难讲通和商量的事情,他的某个亲人,也许只要只言片语就可以做通他的工作。二要用友情。有些人往往就信任个别朋友,往往把朋友的话当圣旨。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不走弯路,通过他的朋友来做他的工作。三要用真情。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用真情实感,讲实情,说真话,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让群众感知到,你是真心为他着想,不是在骗他,更不是在害他。四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村组干部是我们在基层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五要用好德高望重的人。六要巧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做群众工作无定法,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要因人因时因地的差异而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最终目的是要圆满地解决问题,或使矛盾得以化解,或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或使科技得以推广,或使法律得以宣传。
四是经验要积累。经验在于学习。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别人的先进经验,唯我所用,千万不能拒之门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农村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否则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说,甚至不知怎么说,那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首先要转变心态,放下身架,以学习的姿态深入田间地头,向村干部学习,向村民学习。农村很多工作,并非用强制执行上头政策就能解决问题的,农村工作不同于部队工作,一项政策的落实,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令行禁止的。(曹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