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村干部需常看群众“脸色”
时间:2009-10-28 15:16:1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海超
“看人脸色”通常作为贬义词,意为趋炎附势,惟命是从。而前不久,笔者一位在某乡任书记的同学却道出了他的“为官之道”:遇事常看群众“脸色”。用他的话说,只要我们干部能做到经常看群众“脸色”行事,时时为群众着想,处处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不会有怨气。这位书记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实现公路“村村通”目标,他征求了许多群众的意见;面对群众吃水问题,他多次到群众中察言观色,看看有什么反映;改建校舍、创办敬老院等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他都到群众中去,先看群众的“脸色”。结果是做一件成一件,成一件群众乐一片。
  可见,看群众“脸色”行事,是一种务实的作风,更是谋求发展的关键,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民情民意、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具体体现。其实,群众的“脸色”不仅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晴雨表”,也是鉴定干部工作好坏的镜子,更是评判干部政绩的“显示屏”。党员干部定思路、想办法的出发点对不对,决策科学不科学,符合不符合群众心愿,从群众的“脸”上可以明察秋毫。群众的“脸色”好看,说明你的决策正确、群众拥护;反之,不是决策不妥,就是处理问题偏颇,群众仍有不满意之处。
  “为官之道”必先有百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多听群众之言,多观群众“脸色”,从中发现问题,切实把群众拥护的事做得更好,把群众反对的事及时纠正过来,顺民心、合民意,把失误减到最低程度。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党风、行风和社会风气如何,取得的成绩大小,职工群众感受最深。常从群众脸上去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才能得到群众更多的理解与配合,各项工作才更有针对性,实际效果才更加明显。以群众“脸色”为鉴,多听群众的心声,具体措施才会更周密一些,创效增收的步伐才会更快、更扎实一些。
  常看群众的“脸色”,不仅仅是基层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境界,更是履职尽责的客观要求。愿更多的干部说话办事时经常看群众的“脸色”。 (孙兆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