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气温回升,周末到环岛路上摘草莓体验“田园生活”的市民多了不少。不过,近来有市民反映,草莓虽美味,但草莓地里的“黑心秤”却让人很是气愤,《海峡导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暗访。缺斤短两被发现了,收钱的妇女却是理直气壮的,“这边都是这样卖的,你不要就拉倒”。(3月14日《海峡导报》)
近年来,农家乐发展比较快,开办农家乐项目的农民多了,参与农家乐旅游的城市市民也多了,农家乐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应当说对于农民兄弟而言,是巨大的利多。农民在提供服务时,缺斤少两,实质上只是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失去长远发展的大利益,是因小失大的做法。
农家乐经营者在提供自摘农产品服务时,缺斤少两,使用“黑心秤”,从短期看,这一做法确实可以多赚一点钱,不过这赚取的只是蝇头小利。从长远来看,这种欺诈的做法无疑是自毁农家乐长城,经济损失的会更多。现在农家乐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缺斤少两就是自砸招牌,让声誉败坏在旅游者心中,削弱竞争力,结果会让很多旅游者为了享有一个好心情的旅途,对于缺斤少两的农家乐村庄避而远之,宁可选择路远一点的农家乐游玩。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缺斤少两,多赚了几块钱,明天可能连缺斤少两的机会都没有,得不偿失。
事实上说轻了,缺斤少两是一些农民品质低下的表现,是为了贪图蝇头小利,是道德问题。从法律和商业经营角度说,缺斤少两是一种典型的欺诈性商业行为,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做法,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了保持农家乐长远健康发展,一方面农家乐经营者需要自省,提高素质和认识,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失去长远的发展,必须坚决纠正缺斤少两的行为。另一方面质监部门应当加大检查力度,对农家乐计量器开展专项检查,同时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做法的农家乐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惩处。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