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大学生村官创造了“多赢”模式
时间:2009-10-28 15:06:5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山人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选派大学生担任村官。据统计,各地大学生村官已达20万人。这本来是件各方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在一些网站上,却有人屡屡提出质疑。在此,笔者禁不住要解析一下此事的意义,以正视听!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没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人才从哪里来?仅靠乡土人才是不够的,必然要引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其中政治建设居于基础性地位,这就意味着首先要引进政务性人才,也就是“大学生村官”。在大学生村官之后,还会有大学生农业工作者,服务农民的大学生文化工作者,大学生与农民相互协力将是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人力资源格局。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由于高校扩招,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局限,“大学生就业难”已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亟待破解的一个重要命题。很显然,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容纳大学生的能力都已很有限。在城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又存在工资低、房价高、户口难解决、保障不全等问题,也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无疑是大学生的一个好出路。目前,农村在国家经济社会格局中还是占大头,农民致富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三农”富含强大的吸纳大学生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农业、农民,才能更好地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境。
三、“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的好办法。高素质党政人才首先要熟悉国情,当今中国“三农”是最主要的国情之一。仅仅在城市,在机关工作,不可能培养出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也不可能对农业、农村有熟稔的把握,也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大学生了解“农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能。现今中国政坛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河北省长郭庚茂、甘肃省长徐守省等重量级政治家都是从村官做起的,还有大批省部级领导干部当过知青,相比较与他们同龄、一直在城市和机关工作的人,他们的成就不是同样斐然,甚至更加灿烂吗?前瞻中国大势,现在扎根农村的这些大学生绝对不可能永远留在农村,将来他们中间必出优秀的政治家。大学生村官对自己要有信心,社会各界也有理由看好他们。
四、“大学生村官”制度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渠道。“学与一身货,卖给帝王家”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现在帝王没有了,天下是人民的,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价值只能通过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形式。当代中国,农民人口比例最高,农业发展最棘手,农村和谐最需要。大学生服务农民,才最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担任村官,为农民排忧解难,为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出谋划策,使自身价值最大化,何乐而不为呢?有些大学生可能只是把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作为学习的目的,但实际上“好工作、好日子”不过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现代翻版而已,说到底,是一种小农意识,如果受过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还固守小农意识,恐怕是教育的失败,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失败。
不可否认,“大学生村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着眼点应该是完善,而不是“吓阻”,笔者以为,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要抓住以下三点:一是要为“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民、自我锻炼提供充分舞台。要为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提供资金、税收等条件,对那些已经取得农民信任的大学生村官,要敢于让他们担任村级“主官”,要放手使用,而不必过分担心他们肩膀的稚嫩!对他们的失误则要宽容。二是要建立“大学生村官”能进能出制度,乐意担任“村官”的就放手引进,在农村做不好的则让他们离开,得到各方信任、成绩突出的则大胆提拔使用。三是“大学生村官”制度要经常化、规范化。每年都应选派一批大学生到贫困地区任职,并规范选拔、培训和激励程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