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刘树生,现任重庆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党委书记,重庆渝江森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财产上亿。5年前开始做村官,曾经自筹300万帮村民修公路。为村里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刘树生再次以高票当选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党委书记。)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里任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有人竟然把这个决定与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联系起来,实在是可笑之至!实际上,大学生当村官非自今日始,为了加快农村发展,近年来很多地方都纷纷开展了选派大学生当“村官”的活动,不少就业无门的大学生也把当“村官”作为就业的一种选择。
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角度来看,从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渠道的角度来看,从发展农村的需要这一角度来看,当前确实需要适当的高校毕业生自愿上山下乡去当所谓的村官。因为当前农村青年大量流向城市,在广大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已经越来越少,农村确实面临着发展断代的危险,必须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否则会恶化农村的发展形势,撼动农业的基础地位。
然而在一片看似热闹的背后,有几个问题恐怕需要厘清。
问题一、选派大学生担任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选派大学生担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显然不符合法律程序。而且外来大学生也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因为他们在一个村子里没有达到一定的居住期限,连起码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没有。没有被选举权,怎么能成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在法理上明显是说不通的。我们国家正在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这种不合法的事情,政府恐怕还是不能做的。
问题二、大学生村官们能不能安下心来搞工作?为了先满足就业的迫切愿望,大学生自愿在村里任职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情,起码也缓解了一点就业的压力。但大学生们如果都是抱着当“官”的心态来到农村,都把暂时到农村工作当成今后“曲线就业”的跳板,那么他们即使上山下乡,即使暂时性的上了岗,也很难把事情干好。因为中国农村的情情况十分复杂,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千变万化,如果他们不能安下心来,不能一头扎到田边地头,不能与农民一起割麦插秧、犁田耙地,而是继承官僚习气,整天站在田岸上,指手划脚,吆三喝四,恐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问题三、大学生当村官,不要太乐观。选派大学生当“村官”的确可以适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对农村发展确实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对此过于乐观。我就亲自接触过一些所谓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说实际情况有一点了解。有大学生到了农村,以前学的知识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场,一天到晚也就是个打杂的,整天无所事事,有的有心想要办点事,却又苦于自己没有这个能耐,他们经常对农村的实际困难感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农村的事情非常复杂,往往与他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涉世不深的年轻人难免一时不能适应,有的人经常为了一些事情和村民大吵大闹,甚至摔门而出。那些对此大唱赞歌的人,这些大学生村官他们内心的苦闷,你们有谁知道?
其实问题还有许多,由于篇幅所限,在此恕不能一一列举。
我想说的是,要想让大学生村官们真正能为农村做一些实事,大学生村官们首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避免到了农村后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必须抛弃落后的“官”念,做到真正全心全意的扎根农村。大学生村官们要能够耐下心来,安下心来,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有受难的准备,不然的话,只是为了暂时就业,或者是仅凭一股热情,要想在农村真正干出一番成绩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大可不必对大学生当村官过于乐观,这实际上只是政府为了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城市就业问题和促进农村发展,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城市就业问题和农村存在的诸多难题。
这里我倒是有一个好注意:与其派那些初出校门涉世未深的可怜大学生去当村官,与其无端白白耗费他们的青春和国家付给十万大学生的人头费,倒不如由国家出台一个政策,派一些致富有方的年富力强的大富豪们,下到村里去当村官!同时再让那些退休的高级领导干部给他们当顾问,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利用好他们以往的关系。还可与当前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结合起来,让那些大学生们给富豪们当助手,利用他们的科学知识,传播他们的现代理念。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老中青三结合”,让这些富豪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财富、经验和致富门路,真正为农村办一些实事,逐步兑现邓小平当年提出的“让先富的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起来”的庄严承诺,这样的好事,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又何乐而不为呢?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