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余姚市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侧记
时间:2009-10-28 15:08:3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这几天,泗门镇上新屋村的村民十分开心:村里有了自己的网站,村民只要打开网页轻点鼠标,不出家门就能了解村里的大事小事,村网站提高了村级组织的管理水平,开辟了村对外宣传的新途径。村民们说:“我们村里的网站可是大学生‘村官’毛卫厅设计的啊!”

我市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全市已有像毛卫厅一样的在职大学生村(社区)干部128名,大学生村干部们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一展身手。

为新农村输入新鲜血液

2006年11月,我市在梁弄镇、泗门镇试点,开始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通过严格、规范、公开的招考,从本市生源且具有本市户籍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统一安排到农村(社区)工作。至今,全市近50%的村(社区)有了大学生村干部。到今年底,将基本实现大学生村干部在全市所有村(社区)的全覆盖。

为确保大学生村干部引得进、留得下,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办法》,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干部到村(社区)工作的意义及大学生在基层成才的先进典型,为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良好氛围。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以“发挥作用”留人。根据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实际需要,要求他们扮演好六个角色,即农村政策宣讲员、远程教育管理员、便民服务代理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科技信息传播员,为他们创造接受锻炼、施展才能、发挥特长的机会。以“关心关爱”留人。各地在思想上、生活上,给大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关心照顾。如梁弄镇党委每月一次召开大学生村干部座谈会,了解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对7位非本镇大学生的生活提供方便,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经济待遇”留人。按照总收入不低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为每一位进村(社区)工作的大学生落实保障措施,并为大学生村干部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合力搭建成才平台

大学生村干部引得进、留得下,关键在于用得上。为让大学生们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成长、成才,各地从加强管理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梁弄镇推出了“交流互助法”,在成立大学生村干部学习小组、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同时,及时将大学生村干部的心得体会、调研文章等编入乡镇《信息动态》,供大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针对大学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小曹娥镇实施了“师徒帮带法”,由镇党政领导、联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同时联系帮带一名大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到乡镇机关挂职锻炼制度和村主任助理制度,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进入村三套班子。在去年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经公推直选,全市共有6位党员大学生高票当选所在村的党总支委员。

广阔天地一展身手

从高校象牙塔到田间地头,每一名大学生村干部都面临着角色转换。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呵护下,大学生村干部们沉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投身新农村建设,给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让“电脑”活起来,几乎是每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村后所做的第一件“拿手事”。村务管理、信息发布、农产品推介……电脑成了大学生村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陈增炜,到梁弄镇甘宣村工作后,利用电脑知识,帮助村民解决了不少难题。村里有不少五金加工户,以前购买铜材等原料,不知道如何去比较价格,陈增炜让他们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市场价格,让加工户们随时掌握市场行情。

大学生村干部们利用自身年轻、头脑灵活加上知识、特长,热心为民服务。梁弄镇横坎头村的大学生村干部龚纪炳在一次走访中得知,邻村番薯枣子加工户钱孟君想设计一个新的番薯枣子包装盒,利用浙东区党委旧址的景观提高番薯枣子知名度,可自己又不懂设计。龚纪炳了解情况后,很快拍摄并制作好浙东区党委旧址的精美图片,为钱孟君设计出全新的番薯枣子包装盒,使钱孟君的番薯枣子更加畅销。毕业于杭州商学院法律专业的陈利锋担任“村官”后,利用法律知识,协助村干部调解了多起纠纷,义务当起了村民的“法律援助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