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村干部队伍人员老化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实际,河南省近几年实施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该省2005年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到2009年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目前,河南省已选派大学生村干部18822名,覆盖行政村16965个,占全省行政村的35.6%,全省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9.6%。
为让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该省坚持在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帮带、创业上扶持,全面提高他们发展经济、干事创业、服务农民的能力和本领。针对“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的实际,河南各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岗前培训,全省共举办岗前培训班280多期,大学生村干部全部参加了培训。
通过培训,鄢陵县伍子村党支部书记苏占峰在村里引领群众进行网上花木交易,直接增加群众收入80多万元。淇县大学生村干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社会工作能力,他们创建了4个农村社工服务站,与郑州大学建立爱心传递站,组织了1300名社会义工,为农民群众提供资助、帮扶、救济14300多人次。
为大学生村干部在项目选择、政策咨询、企业注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该省宝丰县委书记严寄音与大学生村干部付永现结成帮扶对子,指导他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村里建成了无公害养殖园区,年产商品猪2.2万头、鲜蛋100万公斤,这里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由2003年的不足1800元增加到2007年的6380元。
为了解决“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缺乏资金的实际困难,河南一些地方采取财政借款、银行贷款、社会筹款等办法,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干部创办、领办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目前,河南省已筹措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近2亿元。
安阳市筹集400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对创办、领办的致富项目贷款给予贴息。通过资金扶持,鹤壁市大学生村干部共创办各类项目738个。依托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全省有270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成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干部。
2007年,河南省在“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试点工作中录取的公务员,均为“大学生村干部”。到2007年年底,全省“大学生村干部”中受到省、市、县级以上表彰的达到3709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