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黎在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
余黎:大家好,主持人好!
选择回到农村是因为有一种想回报家乡的感觉
主持人: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情况,你是哪一年毕业的,做村官做了多久了?现在担任什么职务?
余黎:我今年31岁,来自四川省剑阁县,98年参加工作,做村支部书记有两年多的时间,现在是四川省剑阁县下寺经济开发区的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这是我的基本情况。
主持人:你自己说过,你是大山的儿子,出生在边远山区,从小家庭很贫困。当初你为了跳出农门拼命的读书、考大学。但是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回去当村官,当初是怎么考虑的?
余黎: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我出生在边远山区,在我们这里考大学是非常难的事情,到城市里面找一份工作,能够不在农村生活,为了这个目的读书。我当初作出这个选择主要是感情,还有自己的事业心。因为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回报家乡的感觉。
我过去讲过我的经验,想为家乡做一件事,我就是家乡的一粒种子,让我的乡亲们都能脱贫致富、有好日子过。所以,当时有一个非常巧合的机缘,一方面是村里的领导有一个想法,想通过我们这些在外面的人回去做一些贡献。另一方面,当时我的一些乡亲都希望我能够给他们介绍工作,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给大家介绍工作,所以有一种歉疚的感觉。最后下决心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村官。同时,在大学的时候我是学生会主席,在事业上面有一些追求,想做出一番事业,就是这样一个心路历程。
主持人:在事业心的促使之下,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你刚才说为家乡做点什么的这粒种子,你对家乡有怎样的感情呢?
余黎:在我的家乡是很贫困的,如果一个家里面的孩子读书好的话,都是一家人,或者一个村的大家集体来出钱供这个学生读书,所以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很多人的支持才能跳出这个农门。
主持人:当时你得到几家人的资助呢?
余黎:主要是我家的亲戚,他们借钱给我家,因为在农村借钱是很不容易的事。
主持人:家里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村里面也好不容易出一个大学生。你毕业之后回去,家里的人和村里的人是怎么想的?家里人同意吗?
余黎:家里人不同意的,在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终于有出息了。我们那里的孩子读了大学之后基本上回家乡的非常少,因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都比较差,所以家里面不同意的。
主持人:怎么说服家里的呢?
余黎:我在家里是比较懂事的孩子,我做的决定父母还是比较尊重的。
主持人:因为在你毕业98年的时候,好象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还不是这么严重,你要在大城市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还不是很难,所以大家对你回到农村是更加不理解的。
余黎:当时我本身就在一个企业工作,已经做到总经理助理了,在我们家乡他们认为这个职位是个不小的官。
主持人:这个总经理助理做了多长时间?
余黎:大概不到一年就做到总经理助理了。
主持人:应该是很不错的工作,怎么又回家了?
余黎:作为一个年轻人,没有结婚,没有家庭,为一些自己的理想作出一个决定,这是年轻人的特点。
刚回去的那段时间里心理、思维的磨炼和转变是我一笔最大的财富
主持人:刚才你提到“理想”,你追逐的理想是什么样的?到农村去能实现你的理想吗?有一些城市的大学生对农村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你从农村出来对农村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
余黎:我手下现在就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因为我有一些经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心路历程,因为从一个高点迅速降到一个低谷。我一直在城市读书,都已经习惯城市的生活。当时回去之后因为生活和工作都很单调,而且大家对你很怀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或者你的人品有问题,怎么回到农村来了。实际上,自己倒是无所谓,家庭的压力是很大的。自己的心情非常不好,觉得人生突然没有了方向,也没有什么希望了,到了低谷。
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要坚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不要放弃。到现在还是那几句话激励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一天晚上我睡不到觉,突然想到这句诗,到现在还用这两句话来激励自己。有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不会轻易的放弃,一定要坚持。
主持人:很多外在的困难更容易克服一些,但是走过来的心路历程是最让人难忘的。
余黎:是的。我现在最大的财富就是在那段时间心理、思维的磨炼,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这些经历是我最大的财富。
在任何地方工作的突破口首先就是要赢得大家的信任
主持人:当时你很迷茫,后来走出来的时候清晰了吗?
余黎:清晰了,自己到农村去,老百姓信任你、接纳你,就很好的开展工作。你的眼光、你的规划被大家接受了,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带领大家做事。
主持人:你到基层以后,基层对你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你这种不好的状态也会让大家不信任你,这样的情况更糟糕。
余黎:到村上去工作,刚开始大家不会对你抱很大的期望,因为你是刚毕业的学生,不了解农村,首先你要去适应环境,所以大家不会抱太大的希望。
主持人:你的工作思路是怎么形成的?从什么事情开始入手开展工作的呢?
余黎:我在任何一个地方工作首先有一个突破口,首先就要赢得大家的信任。在基层工作,不要想一下子就做什么大的事情,要从小事做起,把这些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首先,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就是路的问题,因为在我们那个地方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这些事情,大家觉得还不错,能把村民带起来,这样就打下了群众基础,认为我能做事。农村的老百姓是比较现实的,而不是看你的理想是多远大。
主持人:大家对你的态度是不是后来也发生了改变?从刚开始的怀疑、不理解,甚至你说的冷嘲热讽的态度,当你离开的时候是不是就发生了改变?
余黎:大家还是觉得很满意的。自己家乡的人出了一个领导,大家很高兴。
主持人:等于是从自己家乡出来的领导,大家会更高兴。
余黎:是的。
从基层走出来的干部会得到很大的磨炼
主持人: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作出的部署,就是十万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行动,你觉得这十万大学生到了农村之后会给农村带来什么变化?
余黎:我觉得这个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在基层工作最大的感受,现在基本上没有年轻干部,都是老干部,现在的主力军是50岁左右的,就是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没有年轻干部。乡镇一级存在这样的问题,包括我过去工作的乡镇,一般30岁以下的干部,只要是能力稍微好一点的基本上提拔为副科级领导,没有一个接班人。因为中国的基层,没有接班人的话,以后的工作怎么开展呢。所以大学生村官可以改变农村没有科学技术的局面,另外一个也作为基层政权力量的更新,所以我觉得这个政策是非常恰当的,而且解决中国基层的发展问题。对大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和磨炼,这些都是人生的积淀。大学生去了解基层,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从基层走出来的干部会得到很大的磨炼,这个政策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关键是你怎么去看待,怎么去适应,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主持人:现在你对自己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余黎:现在因为我主抓工业,因为我刚到这里工作一个月多一点,要尽快的适应工作;另一方面要尽快的转变角色,适应全新的环境。同时尽快的能够为现代工业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实现一个突破,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有两个最大的希望:一个是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为自己的人生打好一个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基层作出贡献。第二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来到天下第一雄关——剑门关投资兴业。
主持人:我们从你的经历上来看,你当时由于成绩突出被公推直选为剑门关镇党组副书记,还先后担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副主任,白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而且今年的春节之后,你又掉调任为下寺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可以说挑起了全县唯一的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任。我觉得你的经历足以证明了在广阔的农村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的。
余黎:是的。
大学生“村官”需要更多人的理解、支持和宽容
主持人:最后跟社会上关心你的人们说一些话,而且我相信在网友当中有一些有意愿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你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余黎:大学生村官这是一个社会团体,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体,需要更多人的理解、支持和宽容,这样他们才可以在一个很好的环境当中成长。如果太严肃、太严厉的话,对年轻人的成长是不好的。我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我特别感谢在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很关心我的这些人。同时,我也希望中国的大学生能够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另外,一定要赢得老百姓的支持,而不是一去就有大展宏图的感觉,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赢得老百姓的认可,你才可能做大的事情,这是我的建议。
主持人:非常感谢余黎,有时间来新华网做客,谢谢你。
余黎:再见。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