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五邑大学建筑工程系的袁康宏,在家乡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当村干部,一干就是7个年头,现在已被选为茶坑村的党支部委员。袁康宏也是新会区为数极少的大学生村干部,记者近日走访他时,袁康宏表示,只要乡亲们信任,村干部一职他就要继续做下去。
“不能让别人看扁”
袁康宏是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就帮助父母干农活,对于这片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毕业后,他曾经当过两个月的某纸厂业务员,月薪1800元,后来为报名参军,他辞去了原先工作,结果兵没当上,却在茶坑村干部的介绍下,于2000年1月回到家乡当上村出纳员,没多久又当上村团支部书记。
当时,他是村里出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父母和乡亲们都以为他会在城里找份工作,可是当他决定回村时,父母还是尊重他的决定。几年来,有亲戚办厂叫他去帮忙,有同学在建筑公司有了好的发展叫他去应聘,他都坚持留在了茶坑。终于有一次,他的同学找他外出做生意,看到大家都干得红红火火,他心动了,然而母亲劝他说:“当村干部一样有出息。做任何事都不要半途而废,不能让别人看扁了。”从那开始,他下决心要在家乡干出一番成绩。
月收入只有1000元
袁康宏每天都在村委会忙碌,身兼数职:他是村里的出纳员;做为村支委,他负责计生、国土和建设等工作;做为村团支书,又负责农村信息直通车等具体事务。在茶坑村这几年,只要村民有要求,他都义不容辞地去做事,据他母亲介绍说,经常是正在吃饭,有人叫他去办事,他放下饭碗就走。当记者问袁康宏,这些年来他帮助乡亲们做了哪些事时,他说:“记不清了,反正有人叫我就去了。”
当村干部没有编制,收入也不高,直到去年被选为村支委,袁康宏每月的工资还只有400元,加上其它补贴也只有每月1000元左右,而他的大学同学现在月薪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袁康宏,这个土生土长的茶坑人毫不计较这些,他只是想为父老乡亲做些实事。
互联网上求发展
帮助家乡发展是袁康宏的愿望,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记者注意到,茶坑村委会外的宣传栏上贴有最近更新的信息,其中有来自各大网站的新闻报道、农产品种植、家畜养殖和疾病防治信息、天气预报以及卫生保健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袁康宏一人收集的。2006年5月,新会区开通了“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茶坑村成为示范点,袁康宏肩上担子更重了,他除了做传统“村官”的工作之外,还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科技知识,帮助茶坑村搭乘上“信息直通车”。
茶坑村是新会区韭黄生产专业村,种植韭黄的农户有300多户,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台风“派比安”过后,有农户到村委会和袁康宏商量韭菜枯黄、发生病虫害的对策,袁康宏立即通过“广东村村通网站”发布了自己村韭菜的病情,在得到专家的回复后,他及时印发了300份单张给农户,农户们按照专家的指导合理用药喷洒,终于挽回了经济损失。在信息发布方面,袁康宏每周都及时向村村通网站提供韭黄的供给信息,以此吸引珠三角周边城市和湛江等粤西客商前来茶坑采购;不久前,他还与电信部门取得合作,建立了茶坑村网页,让更多外地人认识茶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