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市各级响应中组部要求开展大范围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从选拔一开始吸引大量报名者,到清华、北大、南大等一批著名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被选聘至“村官”岗位上来看,此次招募大学生进入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不仅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了大量年轻人才。在看到欣喜局面的同时,不可否认,从选拔到最终驻村工作中,还有很多现实的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如引才易留才难、外地人员适应当地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新事物的发展更是需要一个较为长远的过程,如何使这新事物得到发展,就需要从整个发展环节上去着手解决,对于选聘大学生“村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特定时代下的新产物,我们一方面要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也需要我们对待这样新事物,得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所以,笔者认为,从选聘到使用过程中应当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把好选人环节,选择对农村发展有用的人。
何为有用,有用一方面是指有能力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开拓进取,真正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路的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志于在农村工作,真正想在农村开展自己事业的人。
第一,选有能力的人。有能力不仅仅是看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更在面试中看整个人的素质,在考察中看整个人在学生和老师中的反映,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报名人员的表现,减少在录用后发现所选的人没有能力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机会,这样既能避免考生被选上“村官”后不能适应农村环境而退出后丧失找其他工作的最好时机,也能避免因为每年录用名额的限制,让一些抱着满腔热情,一心想在农村的大环境下谋求创业发展的年轻人失去被选聘上的机会。
第二,选有志于农村的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就业难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时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在面对“村官”职务所提供的较好待遇时候,很多大学生会趋之若鹜,但其中不乏一些只是抱着想借当“村官”这条跳板过渡一下的人,而不是真正致力于农村建设的人,如果选上这些人,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也会让选聘大学生到村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流于形式,另外,作为党组织选派的大学生,是带着党的希望去,如果不能真正走向农村,不真正融入农村工作,会让群众对党组织的倾力开展的活动失去信任,这样会给其他真正想在农村开创一片天地的人来讲,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大的外部环境压力。
选好有用的人才能让此次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活动实现为农村输送人才,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二、做好留人功夫,使有用的人才能扎根发展。
发现人才容易,但是留住人才比较难。除了少数苏南和一些城市街道社区的村级建制单位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好以外,其他绝大多数的农村发展现状比较差,报考的大学生除了生长在农村的人比较了解农村的真实面貌外,其他大多数可能不了解农村,对农村这样一个熟悉的字眼却有着比较模糊的概念,对在农村可能存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相对于本地人来讲,很多外地的学生到了农村,还要面对一个语言环境的适应问题,种种的不利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引得进人才,却留不住人才。为此,如何留,笔者认为得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抓起。
第一,从工作角度出发,倾心培养人,让大学生能顺利适应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激励他们留下来继续发展的信心。农村工作需要讲究特定的方式方法,大学生刚刚踏上社会,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就要被农村这个比较复杂的环境所包围,这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转不的不好,就很难融入到农村,因此,不仅大学生所在的村党组织要在工作上引导这些“新人”,帮助他们适应农村的生活,熟悉农村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大学生任职所在村的乡镇党委也要关心这些大学生的成长,选派一些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乡镇干部结对帮扶大学生,与他们认真沟通,解决大学生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尽快掌握在农村工作的政策要领和工作方法。
第二,从生活角度出发,细心关照人,努力解决大学生在农村工作的一些后顾之忧,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新农村建设中去。针对外地大学生到了一个新地方适应比较困难的现状,村级班子应当一方面在新落成个公共服务中心为他们安排好住宿条件,在吃住行等各方面的基本生活要素上提供帮助,生活上包袱的解决,为人才的留任解决了后顾之忧,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避免大学生工作时心思不定,只顾解决生活上问题,而乏与投入农村工作。另一方面,是解决外地大学生适应语言环境的难题,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谈的氛围,班子成员不仅要起到生活管家的作用,也要起到方言教师的作用,为大学生开展工作创造便利的语言环境。
三、抓好用人管理,让人才发展不再受到束缚。
任何人才必须管理好,才能做到人尽其用,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抓好人才管理无疑是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关键所在。
第一,发挥大学生的各自特长,做到因材施用。发挥人才的最好方法,就是因材施用,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开展农村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才能适应农村的工作,因此,要合理引导,让每个人在宽松的环境下做好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健康发展,也是农村人才建设的发展需要,
第二,提拔表现出色的大学生,激励人才进步。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人才,不仅仅是农村需要,而且各级党政机关也是需要的,在农村一线工作成绩出色,选择作为乡科级后备干部的人选,一方面充实县市区党政机关的人才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广大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发挥各自的本领,争取自身发展的更大突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