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报,偶尔看到一篇关于湖南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平实名上网的报道,感觉挺新鲜,细细一看,颇有点感触。
叫好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不论杨书记的官大官小,官员实名上网我认为是不容易的,作为一种创新的工作体制,是需要担很大的风险,不能预测到实名上网会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中国现在普遍的存在一点就是国人的仇富和仇官心里,开宝马的都是坏人,当官的没一个好人。一旦公开了身份,必将引来拍砖无数。另外,同行又怎么看你,是不是作秀,找个机会出名呢?原本可以平平稳稳的当官,何必把自己逼到这样一个看似不太平静的环境中呢?
第二点,杨平书记在网上获得了可惜的成绩。一个书记在网上被认可,被称作为“杨平同学”。说明官员与群众的桥梁已经建立起来了,通过网洛,处理了十几个举报的问题了,其中一个处长还被“双轨”,极大的发挥了网民的积极性,也是对常规工作的一种新突破,借助网络的力量来推动反腐倡廉的工作。而杨书记的帖子也是点击量最高的,这也说明了其实网民也有这么一种意愿,对官员投身到网络中来表示拥护,表示欢迎。
第三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的功能非常强大,甚至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在网络中变得轻而易举。时下最流行的人肉搜索,一旦启动,如论是谁,身在何地,都能被调查的清清楚楚。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不能被合理利用那是可惜的。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空间,所以在现实中不敢表达的事物,在网络中畅所欲言。网络又是非常隐蔽的,不会轻易暴露自己。这样的特点,无疑是表达民意做好的环境。当然,部分的言论具有欺骗性,攻击性,但是主流的思想还是健康向上的。我总认为中国的官与民之间还是有堵墙无形的墙,隔离了民与官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当然也出现过仇和新政,但毕竟这是种被动手段,多听听网民意见,多了解点民情,我想对于当政者来说不无益处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