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文化,他们会外语,他们懂网络……现如今,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的民俗旅游村里——— 大学生村官,让乡村游更有活力
前不久,从四川罗城古镇旅游归来的几位朋友与记者闲谈时,多次谈起在罗城古镇戏台下遇到的一位导游。他们告诉记者,这位女导游不仅讲解生动、知识渊博,说起古镇人文地理总是如数家珍,赢得了很多游客的掌声。记者随即拨通了四川犍为县几家旅行社的电话,几经查询,了解到这位导游名叫王敏,是当地的一位大学生村官。
据当地文化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罗城古镇主街的凉厅街被当地人称为“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时至今日,这条古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期“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每逢节假日都吸引来不少游客。然而,由于古镇上一直没有导游,游人在游览时很难深入了解古街的建筑文化与历史背景。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春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由镇政府组织的8名大学生村官在古街正式上岗,开始为中外游人提供义务导游服务。
“大学生村官进村任职,有助于提升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为乡村民俗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举!”中国乡村民俗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民俗专家陈祥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连连。
家住山西长治的陈祥东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山西大学生村官既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力军,也是当地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助推乡村旅游的带头人。他举例说,山西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是一个较为偏僻的山村,村官张红兵任职后,在4A级景区皇城相府的对外宣传和品牌创建工作上取得了很多成绩。这名优秀的村官不仅连续两年被阳城县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当选为首届“中国(中原)旅游营销策划优秀人物”,还连续三年被皇城村相府集团评为劳动模范并获得集团“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突出贡献奖”。陈先生同时认为,那些拥有丰厚民俗文化资源的村落也让很多大学生村官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广阔前景,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的舞台,使其积累的学识有了用武之地。
“新村官”十八般技艺屡见成效
“打竹板,走上前,今天咱把节目演。演什么?我看就说说我们的好村官儿……”在北京市怀柔区的山村,乡亲们聚在一块谈论大学生村官时,都熟悉这段快板。记者了解到,怀柔区慕田峪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晓东便是村民们喜爱的大学生村官之一。
慕田峪村是一个典型的旅游村,村民大多从事民俗旅游接待和旅游纪念品销售,其中接待的游客很多都是外国人。如何提高村民的素质,更好地展示国人形象,成了张晓东上任后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刚开始,张晓东想办一个旅游礼仪服务方面的培训班,但应者寥寥,村民们大都以“忙”为由予以回绝。后来,他经过观察发现,由于不懂英语,村民们在向外宾推销纪念品时,只能用手比划,意思难以表达准确,失去了不少交易的机会。为此,张晓东把培训班的重点确定为英语口语培训。不教音标、不教单词,只教日常用得到的简单的口语会话,而且用汉字标注发音。这种易于掌握、方便实用的方法引发了村民兴趣,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为高涨。村民们掌握的一些英语会话不仅在旅游接待时派上了用场,从中也学到了不少服务和沟通的技巧。
近年来,北京郊区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在助推民俗旅游方面成绩显著,其中不乏精彩之举。据华北乡村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苏蓉介绍,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现已成为农村对外推介旅游资源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据其介绍,以拥有雁栖湖、青龙峡等一批4A级景区的北京怀北镇为例,该镇的16名大学生村官借助自身优势,组成了一支民俗旅游志愿宣传队。他们将营销的重点瞄准了消费潜力巨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不仅利用自己所学,将镇上的旅游景区、果园采摘、特色餐饮等信息在高校网络上进行宣传,还向母校师生不定期发布特色民俗旅游信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据延庆县旅游部门介绍,一个名为“民社携手、共迎奥运”的民俗旅游外语培训班如今已在延庆县井庄镇正式开办。此次培训的对象是井庄镇的68个民俗旅游接待户,内容为日常交际的英语、韩语以及基本服务礼仪,大学生村官及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还会在课后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知识辅导。北京民俗专家许道临表示:“大学生村官对内传播知识,对外推销产品,有望放大乡村游的经济效应,提升乡村游的文化品位。”
挖掘利用民俗文化后生可畏
不久前,乡野风自行车之旅俱乐部组织十几个高校的会员前往京郊采风。俱乐部主任钱雨堂告诉记者,在民俗村走访期间,他们发现很多大学生村官十分看重乡村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在保护整理的同时,作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向外推介。钱主任说,北京平谷镇大学生新农村建设服务社就通过请教一些村中健在的老人,将各村散落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了收集、整理,最后编辑成书。这其中,既包括《帝王坟茔的故事》和《石人纸钱买酒的故事》等民间传说,也有当地婚嫁、丧葬等民俗活动。他认为,民俗文化散落在京郊很多村落,当地人因为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一直未能深入发掘,未能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专业知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对此理应援手。
古城民俗文化促进会理事高云告诉记者,鉴于浙江金华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前不久,几位大学生深入乡村后,专门为“金华民间故事”建立了一个博客。现在,只要在百度搜索“金华民间故事”就能找到这个博客。这些大学生博客建立后不到三天,浏览量已有几百次。有些网友读后立即跟帖,留言说在博客中找到了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时的温馨记忆,进而激发了他们游览故事发生地的热情。高先生表示,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懂网络,工作之余,搜集整理当地民间传说、发现利用当地文化遗迹,再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外传扬,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由此看来,大学生村官价值不容小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