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大学生村官需要重视的四方面问题
时间:2009-10-28 14:28:4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感到,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数据显示,2007年毕业的495万大学生中,有144万当年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解决户口、考公务员优先录取、考研加分等等。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57%的毕业生认为,担任村官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占到24%。最近的一份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3年届满后的工作趋向,39%的大学生村官想考公务员,5%想考研。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社会,与村民密切联系,是他们发挥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很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的分别占3.73%6%5.22%3.73%3.731.5%0.7%2.23%,合计占26.84%,超过了关注收入的21.6%。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4.管理上的科学问题

  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各地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情况来看,政策的设计至关重要。如何真正发挥政策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使这一工作切实收到实效,实现中央的战略意图,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