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三个“不到位” 大学生做不好“村官”
时间:2009-10-28 14:29:1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今天看到一篇转载的文章,作者虽然对村官的作用非常不看好,我觉的他说的也有道理,因为现实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因此特别摘下这篇文章。

三个“不到位” 大学生做不好“村官”

大学生到村一级组织当“村官”这一新鲜事物,党和政府的本意是:现在农村村一级干部呈现老龄化、低学历,后继乏人的趋势,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从大学毕业生当中选拔、聘请一部分人,充实到村一级基层,从而提高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可是现在大学生“村官”的状况如何呢?第一,思想没有到位。应该说有很大一部分思想没有到位。他们大都抱着到下面来走一走、镀镀金,然后到政府机关里去做公务员的想法,缺乏扎根农村的勇气和打算。所以,他们没有沉下去的决心,有的到村里已有一年了,可大多数村民并不认识,更不要说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

第二,工作没有到位。他们在村里任职一般由上面钦定,当一个支委。可是具体做什么工作,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村里镇里两头跑跑,如有会议两头开开。他们一般缺乏参政议政、干事创业的精神。其实在农村、大学生“村官”有许多工作可做,如引进项目资金,壮大村级经济的实力;如配合上级各项工作搞些宣传,组织农民开展文体活动,协助办好老年活动室、文化娱乐中心等等。可是由于思想没有到位,他们难以静下心来做这些既麻烦又琐碎的实事。有的村因为自己有文书,所以大学生“村官”连抄抄文件、写写会议记录、电脑打字这些工作也不做,整个地游离于村委的日常工作之外。

第三,感情没有到位。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只与坐在村办公室里的几个干部打交道。与广大村民缺乏感情交流,村民们遇难事闹纠纷也不会去找他们。他们自己也不主动加入到建设和谐农村的具体工作中去,从而造成与村民隔离。偶尔开个村民代表大会,他们发个言也是居高临下,缺乏群众语言。女的读个文件嗲声嗲气,快速不清,农民听了或者不懂或者不习惯,所以群众心里就不欢迎。

现在大学生“村官”能在村里生存下来,一是工资政府拨,不拿村里的。二是任职不用选,不占别人的位置。三是群众把他们当做客人,而客人总是要走的,落得客气对待。如此一来,大学生村官在村里舒服是舒服了,但想要有所为,我看恐怕难。一旦工资由村里发、职务由村民选,照目前这种状况,大学生村官要想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恐怕也难!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