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请正确看待农村发展与大学生村官的关系
时间:2009-10-28 14:29:1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山人
2008年大学生村官这个词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媒体报道也是铺天盖地,而且基本上都是从好的方向介绍。从2008年开始,中组部有出台了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政策。其中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会上指出,切实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我注意到,网络上对于大学生村官也有许多议论,有人质疑大学生村官到村中任职该当几把手呢?有人认为农村缺的其实并不是大学生村官;有人甚至将这次选拨大学生村官与上世纪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联系起来;还有人担心大学生村官会“水土不服”……
总之,社会舆论几乎普遍对大学生当村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人民网有一个针对这种现象的调查,我注意到截至目前有这样一组数据:(1)大学生村官入驻农村,您认为他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其中知识优势,专业知识基础占25.4%,信息优势,广泛的信息来源占16.7%,观念优势,现代的社会理念占57.9%。(2)您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最适合承担哪类工作?其中团结干部,辅助当地村委建设新农村占29.6%,教育群众,改变农民的保守意识,发展经济占21.3%,用现代化知识带领农民致富占49.1%。(3)您认为大学生村官在现实中面对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其中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占23.9%,地位特殊,名分难定,工资较低占28.2%,农村矛盾多,缺乏经验,找不到着手点占47.9%。这个调查结果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舆论的主要方面。
许多网友的担心和质疑或许并非全无道理,但我们却大可不必苛责大学生村官。实际上,目前许多人在针对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问题存在误区,那就是对大学生村官定位太高。其实应该将大学生任村官当作一种社会尝试来看待,而不应太功利地去看待这种现象,不要将农村发展的希望全压在大学生村官身上。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农村的发展正影响和左右着中国的发展,农村不富裕国家也是谈不上富裕和强大的。而现在中国农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差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复杂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代原因,既有观念原因,也有政策因素。要解决农村问题,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使农村真正与城市同步发展起来,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国家、农民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样艰巨的任务大学生村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独自完成的。
那么,大学生村官究竟能为农村带来什么呢?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究竟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以为起码应该有三方面的意义:其一,大学生村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干部群众观念的更新。正像上述调查资料中大学生村官在观念优势上的比例较高这一数据所表示的那样,大学生由于知识、信息等等原因,观念一般比较新,这一点对农村干部群众的观念更新肯定有促进作用。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没有一个功利的标准,但作用肯定是有的。
其二,农业、农村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为农村带去技术的、理论的切实帮助。如许多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会将从学校中学到的农业技术和知识运用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去,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这一点有其实用性。在这里大学生村官不仅是“官”,更是技术人员。这其实也道出了一些人的呼吁:农村缺的是农业经济人才。
其三,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抛开其对农村的积极作用,更是对自己的一种煅炼。我想这一点也是中央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初衷。正像中组部部长李援朝所讲的那样:这一举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想,这第三点才是中央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真正关注点和真正的意义。农村问题由来已久,原因众多,我们不能将希望全寄托在这些大学生村官身上,而更应向远看。而培养熟悉农村、熟悉农村工作、熟悉农村所需所求、对农民有真感情的干部是极其重要的,我以为这一点中组部的做法很好,它带给人的不是一时一事的实惠,更是一种持久的希望和信心。只有我们拥有一支对农民有感情又熟悉农村实情的干部队伍,才能制定出正确切实的政策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才能领导农民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我们国家也才能够逐步走向富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