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加快提升现有干部的能力素质,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又要着眼长远,积极培养和储备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敢作为的可用之才。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从源头上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延伸培养链的一个创新之举。我们该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既需要大学生个人树立正确的态度,发扬甘于奉献、艰苦创业精神,也需要他们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还需要社会支持和财政保障。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宣传有关政策,宣传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新农村的发展,为保障大学生能够“选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培训应当包括工作技能、业务知识及心态转换等,以便于他们和农村基层工作顺利对接。在工作实践中,可举办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等专题讲座,邀请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望较高的村干部现身说法,面对面传授群众工作方法和基层工作经验。在入村工作之前,采取任前座谈等方式,让大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到村任职,消除他们到农村任职的过高期望,以及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造成的焦虑情绪。
3、规范管理,强化帮带。要及时制定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在村任职期间的生活、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各乡镇要逐人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每名大学生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生活、考核、奖惩等情况。村党支部、村委会每年要根据大学生村干部的实际情况和所任职务,提出年度工作目标,给予具体分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年度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要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乡镇党委可以指定党委成员、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至少听取一次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汇报,帮助他们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做好传、帮、带工作。
4、优化环境,促进成长。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村干部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一要坚持用待遇留人。大学生到村任职可实行“双重身份双重管理”,其工资、编制、人事关系落到乡镇,身份为县级财政直接供给的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二要坚持用事业留人。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业绩,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可中拥有成就感,体现大学生村官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对在农村工作期间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及时选拔到重要岗位,为他们积极创造“想干事、干成事”的平台。三要坚持用感情留人。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享受到各级党组织的温暖,乡村两级要积极为他们解决吃、住、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要大力开展谈心活动,让他们感受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