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时评:选聘大学生当村官不如请老知青当村官
时间:2009-10-28 14:29:4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虽然已是好几年就推行的了,09年各省又开始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各类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道也层出不穷。但至今对此举的实在意义,可能还没有人能真正说得好。如果说是为解决社会就业,农村本身就有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要往外输出。如果说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那农村更不是一个合适的场所。当年上千万城市学生上山下乡,据说也是为解决就业,但那是一种卸城市就业压力包袱的方法,被塞进农村生产队,不能算就业。如果说是为给农村最基层自治组织——村委会输送干部,那更是有些事与愿违。因为对涉世不深,很少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要他们一出校门,就去挑起为农村基层农民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谋幸福的重担,实在是勉为其难。这个“19岁女村长”的表现,就是很好的注解。而“赴华西村培训”,虽然能给大学生们展示现代乡镇发展的特色标本,但这种江南特富乡镇的经验,却是大多数农村无法效仿的,因而也就失去了培训应有的意义。

  诚如网友们指出:农村不是大学生“就业旅店”,大学生农村就业现在行不通。再就村官来说,目前农村乡亲们最需要的是成熟的致富带头人,需要有献身精神、大公无私,经历过社会和岁月磨难的人,来帮乡亲们向前走。显然,应届大学生没有这种能力与素质,他们当不了也当不好在某些人眼里是小小的“村官”。

  那么,在农村普遍是留守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下,还有谁能承担村官的重任?笔者以为,当年上山下乡的老知青是最好的人选。他们40年前在农村与乡亲们共同吃辛茹苦,不少人当年就是大小队的干部,对中国农村和广大农民有较深的了解,对乡亲们的民生诉求,有着切身的体验。特别是对伴随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的那片“广阔天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许多人把当年插队的农村当作“第二故乡”,有一种自觉地回报黄土地的热望。这就是老知青们能当好村官,最可贵、最有利、最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今虽然老知青们大多已经退休,但不少人还想发挥余热,近来许多老知青主动重返第二故乡省亲,为第二故乡发展和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献计献策,为第二故乡招商引资,有的还主动在自己创办的企业中,招聘当年插队地乡亲们的子弟,这些都体现了老知青们关心农村的热心肠。如果在老知青中招募村官,一定会给当地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倘若让他们在政府支持下,为农民兄弟姐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这无论对于新农村发展,对乡亲们奔小康,对老知青们的晚年生活,对和谐社会建设,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